12月26日:光明日报报道福建莆田:港区一线涌动“红色暖流”

责任编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12-26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5f01a4ba66fc476f435782a6a3a0de6.jpg

新闻链接: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1cfb4f08b39c485fba37d971df80cfdd

12月20日,福建省莆田市东吴港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37名师生,将理论学习教室“搬”到现场,与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罗屿港口携手,共同开展了以“薪火相传 向海图强 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为主题研学活动。在冬日的阳光下,这股“红色暖流”在港区一线涌动。

海风轻拂,旗帜飘扬。师生们佩戴党员徽章、校徽,在莆田移民管理警察的引导下,步入东吴港区。其中,罗屿作业区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巨大的巴拿马籍“绿宝石”轮停靠在泊位上,装卸工人忙碌地操作着各种机械,船上17万吨铁矿卸载了9万多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活动在一场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中拉开序幕。莆田学院教师张晓茹,结合港区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学生们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应用。罗屿港口党群部干事肖姝通过互动问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大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与力量。

在宣讲过程中,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当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张晓茹主任指向港区内的繁忙景象说:“你们看,这里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实践的最好证明。”这一生动的比喻,让学生们频频点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莆田自唐宋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如今已与全球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师生们在莆田移民管理警察的带领下,参观了港区内的各个作业区、泊位以及口岸限定区域执勤场所。在参观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港区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机制,还亲身体验了移民管理警察的工作环境和职责使命。莆田学院管理学院旅游专业大二学生周志鹏感慨地说:“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活动中,莆田边检站向大学生们介绍二年来共建“马克思主义宣讲基地”成效,9名莆田学院讲师担任东吴港区思政辅导员,以及携手口岸12家单位党组织打造“三线·同心”口岸党建联盟,共创联建“木兰国门党旗红”品牌,在4个作业区、15个泊位推行一体化查验、全链条服务、信息化监控,提供24小时通关服务,港区党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随着夕阳西下,一天的研学活动圆满结束。师生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港区,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收获与感动。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迸发出的巨大力量。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俞国锋介绍说,他们将继续与边检、海事、八方港口、罗屿港口等口岸单位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口岸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径。

在党的领导下,“红色暖流”不断为莆田口岸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12月19日,今年莆田口岸出入境(港)船舶数量同比增长16.36%,办理船员人数同比增长15.92%,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