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新福建APP报道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将理论课堂"搬"到莆田口岸 "红色暖流"涌动港区一线

责任编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12-21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新闻链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02/2994081.html

12月20日,在莆田东吴港区,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37名师生,将理论学习教室“搬”到现场,与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罗屿港口共同开展“薪火相传 向海图强 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主题研学活动。

海风轻拂,旗帜飘扬。在罗屿作业区,巨大的巴拿马籍“绿宝石”轮停靠在泊位上,装卸工人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械,进行铁矿石的卸载。站在码头上,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主任张晓茹结合港区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学生们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应用。罗屿港口党群部干事肖姝通过互动问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大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与力量。

在宣讲过程中,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当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张晓茹指向港区内的繁忙景象说:“你们看,这里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实践的最好证明。”这一生动的比喻,让学生们频频点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师生们在边检部门的带领下,参观了港区内的各个作业区、泊位以及口岸限定区域执勤场所。活动中,莆田边检站向大学生们介绍2年来共建“马克思主义宣讲基地”成效,9名莆田学院讲师担任东吴港区思政辅导员,以及携手口岸12家单位党组织打造“三线·同心”口岸党建联盟,同学共创联建“木兰国门党旗红”品牌,在4个作业区、15个泊位推行一体化查验、全链条服务、信息化监控,提供24小时通关服务,港区党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随着夕阳西下,一天的研学活动圆满结束。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俞国锋介绍说,他们将继续与边检、罗屿港口等口岸单位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口岸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