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福建日报报道莆田学院学子品味荔枝果园的丰收与传承

责任编辑:张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7-18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新闻链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7/18/content_383247.htm

近日,在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荔枝种植文化园,华南农业大学博导、果树学教授林顺权为莆田学院点果成“金”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大学生上了一堂果树种植实践课。

荔枝是莆田的市树,因遍植荔枝树,莆田别名“荔城”。据史料记载,莆田荔枝的栽培兴于唐代、盛于宋代,有上千年荔枝种植史,素以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闻名海内外。如今,莆田市荔枝种植面积约4400亩,年均产量1100多吨。每年7月,莆田各地荔枝挂满枝头,红果绿叶相衬,河岸边的荔枝林成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林顺权是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名誉理事长、农业农村部枇杷专项首席专家。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融入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大好时机,邀请林顺权担任实践团指导老师,为青年学子传经送宝。

在东宅小学一角,一株千年荔枝树巍然矗立,枝叶繁茂。这株见证岁月沧桑的古荔枝树,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科技与农业传承的生动教材。

实践课上,林顺权分享了荔枝在莆田的种植历史,特别提到宋代莆籍名臣蔡襄推广荔枝种植并撰写《荔枝谱》的佳话,以及郭沫若“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赞誉。

在他看来,千年古荔丰富的植物学信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绝佳素材。比如,年轮中蕴含着丰富的气象信息,是研究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天然样本。荔枝树强大的抗性基因,也是绝佳的研究对象。

“以前人们重视的是荔枝的产量,现在则更重视其品质。”林顺权透露,自己正在攻关实施荔枝品种优化换种策略,并在莆田的蔡襄荔枝种植文化园、北大村、双福村等地启动试点,精选50至80年树龄的荔枝树作为砧木,分别接种不同的优质荔枝品种,保留老树强大的生长基础与抗逆能力,同时赋予新枝更高的产量潜力和品质特性。

“乡村振兴新画卷,需要青春力量共同绘就。”在这堂特别的课堂上,点果成“金”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争先举手发言。生物技术专业大二学生林龙辉说,一定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积累,为科技助农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