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莆田学院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第十六期学术沙龙顺利展开

责任编辑:   发布者:许全有   发布时间:2025-05-21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5月20日,莆田学院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第十六期学术沙龙于北图202顺利开展。在本期活动中,刘金花和钱静两位博士分别以“金属氧簇构筑的无极晶态多孔材料”和“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射的发光体用于生物成像与诊断治疗”两大前沿主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分享。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健敏及四十余位骨干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踊跃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热烈。

讲座开场,刘金花围绕“钨-氧簇研究体系”,介绍该体系在反应前驱体和研究选择性方面的特点,阐述其团队在“3d-4f异金属氧簇构筑的无机晶态多孔材料”“基于Ln-B金属氧簇构筑的无机晶态多孔材料”“基于镧-钨异金属氧簇构筑的无机晶态多孔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享参加厦门学术会议的收获,强调稀土团簇可控制备、性能及形成机理研究的重要性。

钱静以近红外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为核心,分析荧光探针结构中荧光团、识别基团和连接基团的协同机制。在半胱氨酸(Cys)检测方面,她指出Cys水平异常与肝损伤、心血管疾病等的关联,介绍团队开发的DCD-AC、DCM-YH和NBD-YL三种探针在对比实验中的表现;在过氧化氢检测方面,通过Baeyer-Villiger反应实现荧光增强的机制,以及细胞实验验证探针的生物相容性和成像能力。她还提及近红外荧光团水溶性差等研究挑战,并分享参加“第八届荧光探针与成像青年学者研讨会”的体会,强调学科交叉与新技术结合的重要性。

自由讨论环节,两位博士与师生就学术问题深入交流,结合专业知识解答疑问。现场互动活跃,师生表示通过此次沙龙拓宽了学术视野,对科研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此次学术沙龙为师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学术合作,助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举办系列活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工作。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许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