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3月29日,“同心共筑中国梦 民族团结一家亲”——莆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活动在荔城区西天尾镇渭阳社区民族团结文化园举行。本次活动创新采用“学校—社区—社会”协同联动方式,打造沉浸式民族团结教育平台。我校学子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燃”动活动现场青春与活力。
民族风情集市,以文化润心
在民族风情集市上,由我校工艺美术学院学子带来的5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主题摊位——“指尖金韵流转民族团结情长”金箔画手作体验、“民族纹‘艺’同心韵染”非遗扎染体验、“壮韵响八桂”壮族文化展示、“五彩粘土筑同心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超轻粘土画体验及“五彩脸谱 民族同心”脸谱绘画体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学子驻足。
在画脸谱摊位上,摆满了兼具京剧传统样式与民族特色的空白脸谱。同学热情地向大家讲解脸谱的历史渊源,参与者们纷纷拿起画笔,在传统脸谱的基础上融入流行元素,让一张张脸谱焕发全新活力。粘土摊位旁,各民族同学相互交流、默契协作,粘土在同学们的巧手下变成了各种精美的造型,有可爱的动物、绚丽的花朵,还有象征民族团结的创意作品。壮族文化摊位上,同学生动地介绍壮族文化和特产,带领大家领略壮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扎染摊位前人潮涌动,传统扎染工艺与哈萨克羊角纹、苗族蝴蝶纹等民族图案巧妙融合,蓝白相间的色彩搭配别具风情。金箔画摊位上,大家全神贯注地在卡纸上绘制心仪图案,沿着线稿仔细涂抹胶水,小心翼翼地铺上金箔纸,最后用软毛刷轻轻拂去多余金箔,完成一幅幅金光闪闪的精美作品。

图为“五彩粘土筑同心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超轻粘土画活动现场。工艺美术学院供图

图为壮族学生现场作壮族风土人情介绍。工艺美术学院供图
另一边,土木工程学院学子们也精心布置了5个特色文化摊位:在“滕雨画意”摊位,傣族藤编技艺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大家在体验中感受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匠心;“贴韵集”则展示了苗族传统贴布艺术、“畲韵工坊”的畲族彩带编制技艺成为现场焦点、漆扇制作区则让参与者体验传统大漆工艺的细腻与光泽;藏文化摊位“珠事顺利”也备受欢迎,在场人员通过亲手串起藏式手串,仿佛触摸到了雪域高原的神秘与神圣。

图为土木工程学院的畲韵工坊现场。土木工程学院供图
现场人员通过沉浸式体验,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体悟民族团结情。参与活动的工艺美术学院章佳怡同学开心地分享道:“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全方位展示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美食等特色,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增进了对各民族的认识和理解。今后我将用艺术的力量,继续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
民族音乐汇演,以旋律凝心
民乐合奏《盛世国乐》鼓点直击心灵、藏族群舞《库玛拉》明快轻盈、梆鼓咚作品《妈祖花》独具特色……在民族音乐汇演环节中,我校音乐学院学子为在场人员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其中,由民乐团同学合奏的《盛世国乐》,以古筝、琵琶、笛子、二胡四重奏的形式,展现出繁华大唐盛世的景象,恢宏大气、气势磅礴,尽显国乐风华;藏族群舞《库玛拉》则踏着明快的节奏,带领现场人员时而感受轻盈的律动,时而感受蓬勃朝气,引领大家走进独特的艺术天地;作为莆仙地区特色说唱曲艺,梆鼓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作品《妈祖花》,激昂的鼓点声、清脆的竹板声与极具感染力的说唱巧妙融合,令在场人员陶醉其中。

民乐合奏《盛世国乐》表演现场。音乐学院供图

藏族群舞《库玛拉》表演现场。音乐学院供图
活动尾声,音乐学院学子们为大家表演乐队合唱。纯净浑厚的歌声引发全场共鸣,掌声与欢呼声交织不断,传递出民族团结的深厚内涵。
今后,我校将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活动,推动各民族间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为共筑中国梦注入新动能。
(工艺美术学院 音乐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