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院“数传文承”实践队微视频亮相白俄罗斯孔子学院

责任编辑:   发布者:郭宇红 王涵馨 苏欣萍   发布时间:2025-03-22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近日,在白俄罗斯体育大学孔子学院的课堂里,来自白俄罗斯科学院和白俄罗斯体育大学的教师们正一同观看微视频《十里元宵中的民俗画卷》,该视频正是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数传文承”实践队寒假社会实践的成果。

图为学生观看视频现场。白俄罗斯体育大学孔子学院 供图

通过视频,外国友人们跟随队员们的脚步,从东南沿海到西北戈壁,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非遗寻春之旅。

视频中,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全息投影技术还原木偶头雕刻的毫厘匠心,南音古乐器的斑驳纹路诉说着千年雅乐传承;漆线雕《锦绣前程》的金线游走间,非遗技艺的巧夺天工跃然眼前。

在南平夏道镇的青砖古厝间,政学对话聚焦“修旧如旧”的智慧,李侗祠堂的飞檐与罗崇业纪念馆的楹联,见证着理学文脉在当代的延续。

图为赖子昆采访南平夏道镇党委副书记。王涵馨 摄

在湘江畔的石鼓书院里,动态地图重现王船山讲学足迹,夏明翰《就义诗》手稿与“忠孝廉节”训诫同辉,千年书院在诵经声与革命誓言中激荡出精神回响。

图为谷玮琪参观湖南石鼓书院。郭宇红 摄

在远至克拉玛依黑油山下,铁花飞溅点亮丝路夜空,蒙古族银饰头冠折射着蓝色永恒与白色吉祥的深意,蒙语春联与石油手稿共同书写着戈壁新章。

图为陈政宇采访常来克拉玛依博物馆的市民。王涵馨 摄

图为陈政宇采访克拉玛依博物馆的游客。郭宇红 摄

从闽南古乐到西域弦歌,从书院训诂到工业记忆,2025年寒假,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数传文承”实践队以泉州为起点,辐射福建、湖南、新疆三省多个文化地标,走访衡阳、克拉玛依等文化交汇点。通过实地调研、非遗体验、深度访谈等形式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汇集多彩春节民俗的视频,成为跨文化交流的载体。

(新工科产业学院 郭宇红 王涵馨 苏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