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12月14日,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莆田学院隆重举行,本次年会论坛的主题是“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莆田学院副校长刘明华教授,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福建师范大学郑传芳教授,学会副会长、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詹志华教授,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霞教授,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李丹教授,学会副会长、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连朝毅教授,学会副会长、宁德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维功教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建平教授,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卢耿耿,以及来自30多所高校、党校、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本次盛会,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增岽教授于线上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学会监事长、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俞国锋教授主持。
莆田学院副校长刘明华在致辞中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文入会,齐聚莆田学院展开研讨交流,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本次年会上,能够围绕会议主题,集思广益,深入交流,碰撞出更加璀璨的思想火花,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刘明华副校长致辞。
学会副会长、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詹志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为推动本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詹志华教授针对学会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高站位领会,高标准组织,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二是围绕中心,团结引领,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提升社会的社科研究水平和影响力;三是学术立会,从严治会,以更严的标准提升学会内部治理水平。
图为詹志华教授致辞。
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清晰的研究思路,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冯霞教授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以“当前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为题,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这三个角度,详细探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未来面向,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深入研究并持续关注,以促进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图为秦宣教授作论坛主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增岽教授以“‘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深刻蕴涵”为题,从提出背景、历史基础和依据、科学内涵和地位意义以及如何结合等多个角度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解读。他指出,推进“第二个结合”,要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根与魂,深入探索和解答时代新课题,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思想智慧,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图为杨增岽教授作论坛主旨发言。
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福建师范大学郑传芳教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题,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以及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教育体系,教育引导青年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价值、精神力量、文化情怀和实践品格。
图为郑传芳教授作论坛主旨发言。
厦门大学李丹教授作论坛专家发言,她以“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引领经济全球化”为题,深入解读了中国与全球化的互动历史,强调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积极角色和贡献,以及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她指出,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旗帜,中国倡导的全球化理念是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商、共建、共赢,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图为李丹教授作论坛专家发言。
在下午的论坛专家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学会副会长、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连朝毅教授主持论坛专家发言。
厦门大学冯霞教授从道路方向、价值立场、基本要求、发展视野四个方面系统探析了新时代数字文化建设的理论问题。她指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文化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文化思想当中包含诸多关于数字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为推进新时代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向。
图为冯霞教授作论坛专家发言。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詹志华教授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式体系的生成逻辑。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式体系的价值彰显在于形成了“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作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创性贡献,彰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主,辅以推动外来文化“引进来”相结合。
图为詹志华教授作论坛专家发言。
福建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郑济洲副教授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家庭伦理基因与发展向度。他指出,家庭以较为稳定的存在状态质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所具有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深层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在新的“家国一体”逻辑中,追求以生生之德、推己及人、安身立命、天人合一、天下一家等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为核心价值的发展向度。
图为郑济洲副教授作论坛专家发言。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京华教授指出,以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科技馆等为代表的场馆,作为承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鲜活大“器”,要从以场馆为基地实现“有组织实践”、以场馆为纽带解决“理实分离”困境、以场馆契合青年“雅俗共赏”需求三方面深化场馆运用,以色彩斑斓的文化图谱、深藏血脉的文化纽结、敢为人先的文化创造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
图为刘京华教授作论坛专家发言。
集美大学向红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以其独特的民族性、鲜明的人民性、鲜活的时代性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引领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实践进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统一,坚持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坚持巩固优势与补齐短板的辩证统一,坚持文化自信与文明自醒的辩证统一。
图为向红教授作论坛专家发言。
学会副会长、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连朝毅教授指出,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搭建起了国家治理新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战略部署,国家治理改革要立足国家立场,通过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改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在守正创新中使国家治理改革进一步彰显制度自信。
图为连朝毅教授作论坛专家发言。
福建农林大学陈建平教授指出,历史周期率是一个内含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政治课题,历史文化中蕴含着历史周期率命题的本源,隐含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初识,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蕴的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的精神面向可以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一种精神动力,民为邦本、人心向背的精神品格可以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一种精神动力政治支点。
图为陈建平教授作论坛专家发言。
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吴燕华副教授指出,地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地方优秀文化“化民成俗”的内嵌性让身在“地方”之中的个体自然而然接纳其价值理念,内化成个人日用不觉的认知图式,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网络时代优势转化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实效性。
图为吴燕华副教授作论坛专家发言。
会议小结由学会副秘书长、宁德师范学院郑常鳜副教授主持。本次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34篇,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0人,学会副会长陈建平教授宣读获奖论文名单,郑传芳教授为获奖作者颁奖。
图为郑传芳教授为获奖作者颁奖。
学会监事长、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俞国锋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他表示,本次年会虽然时间短暂,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研讨深入,氛围活跃,具有会议规格高、学术水平高、筹办质量高的特点。同时,他指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关注和支持学会和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贡献集体智慧和力量。
图为俞国锋教授作总结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