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中国禁毒报报道福建省莆田市打造特色浓郁的禁毒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1-23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511638369078662678&item_id=9511638369078662678&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

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禁毒办把建设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作为禁毒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创新开展基地建设和运营开放,有力推进人民禁毒战争的全面深入开展,并形成地方特色浓郁,可复制、可借鉴的建设经验。

莆田市(城厢区)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2023年3月建成运营以来,坚持“纵向贯通、横向联合、多维融合”的建设理念,创新性、常态化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20余场次,实地参观逾6万人次,成为莆田市开展毒品预防教育、青少年文明法治教育、家庭和谐幸福教育等的首选场所,并先后被省、市相关部门授予福建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莆田市职工思政教育基地、红领巾校外培训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及法治文明实践基地等牌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纵向贯通,形成样板

2020年年底,由福建省禁毒办牵头,多部门联合制定的《福建省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标准(试行)》《福建省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建设规范》(以下简称《标准》《规范》)全面系统规范了地市、县(区)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的建设标准,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思路指引和整体框架、内容标准。莆田市禁毒办全过程各环节以《标准》《规范》为基本遵循,推进基地建设落实落地。主动参与到县(区)基地的建设中,要求县(区)在遵循《标准》《规范》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形成“一基地一品牌一特色”,打造精品样板。基地以禁毒文化见长,潜移默化;荔城区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以科技、体验感见长,让参观者在互动体验中受到教育……这些都是全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建设成效的缩影。

横向联合,常态长效

莆田市禁毒办向第三方购买服务,走专业化、职业化基地运营之路,把基地委托文化公司日常运营。结合禁毒工作整体需要,基地制订内部管理规程,会商研究出台依托基地每周末1场小规模禁毒宣传活动、每月1场与月内节假日相结合的禁毒主题活动、每年1期(8场次)夏令营活动的经营计划。文化公司承担方案的具体落地和组织实施、现场影音图像收集及后期画册、视频制作、宣传推广等。基地紧密联系走访莆田市工会、共青团、妇联,会商研究,分别制订出台了以基地为依托,加强职工、青少年、家庭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常态组织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到基地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工作计划并落地实施。2024年,三部门在基地组织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40余场次,参观群众2300余人次。基地利用线上的义工组织等平台和线下的院校团委等,面向社会募集禁毒志愿者,并组织开展志愿者毒品预防教育主题培训,目前已组建8支共200余人的禁毒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地大型活动,获得广泛好评。

多维融合,擦亮品牌

莆田市历史文化悠久,素有“海淀邹鲁,文献名邦”美誉。全市各个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紧紧抓住文化润泽心灵、深沉持久的特性,传播禁毒理念、宣扬禁毒知识。创建“妈祖爱 禁毒情”毒品预防教育品牌,举办品牌创建发布仪式,邀请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共同参加,并联合文化企业共同设计生产禁毒主题文创产品。基地联合莆田学院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戒毒人员“脱瘾难”“回归难”的困境,组织大学生走访戒毒人员,做好教育引导、心理辅导、技能培训、职业规划等志愿帮扶措施。2023年以来,基地联合高职高校力量,共同打造莆田学院“青春无毒”工作组,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的“最后一公里”,与33家企(事)业单位实现共建,形成戒毒帮扶合力,共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次,提供厨师等36个岗位选择,成功帮助12名戒毒人员实现就业。2024年国际禁毒日,基地举行“礼赞禁毒人、志愿精神永相传”主题大型户外禁毒宣传活动,把反诈、交通安全等宣传一并纳入活动策划,划出专门区域开展宣传,取得良好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