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福建日报APP、福建省人民政府平台和学习强国APP报道我校“布谷鸟”青年志愿服务队为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留守儿童开展“有爱陪伴,幸福成长”志愿活动

责任编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6-03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35cfd2aa610559439bb37d0f9208c1e.jpg

733d06f8acc4f5be3814a7a6c06dfea.jpg新闻链接: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6/03/content_371202.html

http://www.fj.gov.cn/xwdt/mszx/202406/t20240603_6458910.htm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977698694323964335&cdn=https://region-fujian-resource

“我的‘人造卫星’转动起来了!”近日,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留守儿童活动室里欢声笑语,20多名小朋友听完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布谷鸟”青年志愿服务队讲述的“两弹一星”故事后,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动手拼装航天模型。

“杰哥,原来太空那么神奇,长大了我也要研究火箭……”读小学三年级的佘明杰说。

“好呀!我也喜欢太空探索,以后咱们一起分享好玩的太空信息。”黄赐杰热情回应。

在著名侨乡莆田市涵江区,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洋留守儿童”。父母大都在异国他乡打拼,他们则由爷爷奶奶抚养。佘明杰就是其中的一个。

原来小明杰的父母都在西班牙打工,平时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比较孤僻,迷恋上手机游戏。去年村里开办“洋留守儿童”周末关爱班后,他就来到这里,和前来服务的莆田学院大学生志愿者黄赐杰成了好朋友。黄赐杰帮他辅导课业,给他讲古今中外名人的励志故事,渐渐打开他的心扉。半年后,小明杰从手机游戏里解脱出来,整个人变得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志愿服务队领队孙明娴同学介绍,为了让像佘明杰这样的特殊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爱的阳光,涵江区持续实施华侨(裔)新生代“培根”工程,整合多元社会力量,建立6个侨乡留守儿童关爱基地,精准对接“洋留守儿童”学习、教育、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构建起全社会呵护孩子全面成长成才的保护体系。比如,海星村开设了“洋留守儿童”周末关爱班,每周六他们都会选定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手绘、唱歌、游戏等活动,在温馨的陪伴中,让孩子们感受爱的温暖。

“阿姨,这一次单元考试我们没考好,好郁闷呀!”5月28日晚上,江口镇新墩村双胞胎“洋留守儿童”李君仪、李君姿对前来辅导作业的“爱心妈妈”蔡喜金倾诉道。蔡喜金爱抚地摸摸她们的头,鼓励她们说:“我们把易错题学懂弄通了,下一次考试就可以打翻身仗了!”姐妹俩的心结被打开了,又认真投入学习。蔡喜金是本村4名“洋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日常的嘘寒问暖、心理关怀、陪伴过节……她用爱守护孩子们的童年。

“即使会累点,但看到孩子进步了,心里就很甜。”蔡喜金说。她结对的另一个孩子叫李瑾萱,今年读六年级,孩子的父母在阿根廷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抚养。两年前,她发现瑾萱虽然不喜欢和同学交往,但她喜欢演讲,有语言表达的天赋,于是,蔡喜金多方联系专业的指导老师,在四年级的暑期帮瑾萱强化训练,不断提高演讲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瑾萱在演讲朗诵比赛中经常获奖,人也变得活泼自信了,如今成了同学们喜欢的小主持人,她在阿根廷打工的父母也更放心在外打拼了。

如今,涵江区妇联已在全区招募51名像蔡喜金这样的“爱心妈妈”,她们与“洋留守儿童”结对,关心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用无私的爱陪伴孩子们成长。

一缕缕阳光温暖了幼小的心灵。“你的童年,我不缺席!”涵江各界爱心人士用行动帮助这群不一样的孩子,使他们不再孤单、不再彷徨,快乐前行、幸福成长。

(通讯员 林亦霞 陈少希 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