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新福建APP报道莆田学院2022年暑期“河小禹”专项活动启动

责任编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6-29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新闻链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56/1501857.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1156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6月29日讯(记者 沈琳 通讯员 王贺 李莎 陈小妹)6月27日,莆田学院2022年暑期“河小禹”专项活动启动。活动由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生联合组成“木兰薪火”、青“述”木兰、青“听”木兰三个实践队,围绕木兰溪开展多项调研活动,并将形成研究报告、治理方案、整理沿岸植物编订书籍等实质性成果,为保护木兰溪贡献青春力量。

当天上午8时,“河小禹”实践队在荔城区黄石镇木兰溪沿岸的桥兜村和江东村开展实践首站,在这里他们要完成木兰溪治理调查问卷、辨识沿岸植物、捡拾河岸垃圾等任务。

你拉着他,有点陡,注意安全,用工具把河里的垃圾夹上来。”在桥兜村的木兰溪堤岸,13名“河小禹”们捡拾着河岸的垃圾。夏日的高温他们汗流浃背,也没有停歇脚步。“您对木兰溪的治理满意吗?不满意的点在哪里?您认为现在所处的木兰溪流段河流污染严重吗?”十数道题的问卷调查被“河小禹”们送到桥兜村的村民、店家等的手中。对于木兰溪两岸居民最真实的感受问卷,它们也会被带回学校作进一步研究。

与此同时,另一支“河小禹”分队参观了江东村梅妃故里,对江东村贫困户进行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送去食用油、大米、学习用品等物资,以及鼓励学子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木兰溪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全程推动治水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先行探索,是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下午,“河小禹”们来到木兰溪治理展示馆,了解木兰溪治理以及近20年木兰溪的水利发展变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全面了解木兰溪生态水系美丽蝶变。从室内到室外,实践队还来到木兰陂,实地感受这一伟大工程,聆听木兰溪水冲击拦河坝闸发出的轰鸣声。

“现如今的木兰溪经过治理早已从害变利,造福着河水两岸的人民。万里晴空,白云飘过,阳光下的桥兜、江东两村分外和谐,在木兰溪的滋养下,莆田人民享受着水患地变身的绿富美。”一天过后,“河小禹”之一的蒋雯在实践日记收获一栏这样写下自己的感受。

“600余人次,10000余小时社会实践,足迹遍布10余个乡镇……”这是去年6月,莆田学院暑期有关木兰溪志愿活动的数据,彰显了木兰溪治理、研究、实践的一系列显著成效。

“何为木兰溪?为何治理木兰溪?如何治理木兰溪?把理论真正融合到实践中去,真正发挥各学生专业的优势,用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在‘人水和谐’的画卷上增添浓墨的一笔。”今年,暑期“河小禹”在行动策划书上郑重宣言。

“希望通过三个学院,三支队伍,近50名师生,群策群力,发挥‘1+1+1>3’的作用。”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吴佳凡说,实践队通过一参一测一学,参观木兰溪治理展示馆,检测木兰溪水质情况,学习艰苦创业的木兰溪精神,来实现行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