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福建高校思政网报道莆田学院:一路探寻,感悟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张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2-27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7em8tCIU2KuL3Qu1DSZ2w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领会“两个结合”深刻内涵,今年1月,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全省高校利用寒假开展“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为此,特开设专栏,集中宣传展示各高校在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的生动实践、特色做法、鲜活经验、取得成果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领会“两个结合”深刻内涵,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莆田学院积极响应省委教育工委号召,共组织32支专项实践队伍前往漳州、莆田、龙岩、泉州、厦门等市的各县区、古村落、文化遗址等多地,从妈祖文化、元宵文化、红色文化、莆阳文化等角度切入,一路探寻,用脚步丈量家乡文化,感悟中华民族的璀璨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文化

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大量珍贵的史料再现革命历史;在重庆歌乐山陵园于鲜红的国旗和党旗下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在永定毛主席纪念亭,聆听金丰大山上发生的红色革命故事;在陈康容故居,感叹他“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的奋不顾身;在烈士陵园,被张鼎丞“一段残墙 一座丰碑”动人故事所感动。音乐学院“重温红色记忆”关东组小分队、商学院“青春向阳”等实践队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探索学习,调研红色文化基地,深化了对党史、革命文化的了解,传承永不褪色、催人奋进的革命力量。

追寻莆阳文化,铺展特色画卷

外国语学院“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深入北大村、吴江村,体验“莆阳开春”活动中蕴含的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与荔城区委、荔城区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共同为市民呈现一场沐古风、鉴非遗、品民俗、尝美食的文化盛会。实践队员充当“向导”,服务千名游客,参与拓福体验、集体婚礼、灯谜兑奖等志愿活动,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将莆阳文化的特色画卷徐徐展开。

扬“福”文化之风,诠释志愿之美

在莆阳开春现场,市委书记付朝阳来到北大村,志愿者积极做好“福”文化宣传,迎接福气满满的第一缕春风,将福文化植根于游客、植根于村落,拉满北大村的“福气值”。在催春花鼓、“福”字拓印、汉服迎亲、莆仙戏曲展演等活动上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引导游客品民俗、尝美食、发福饼、迎春福。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实践队在云霄县郭铺村、机关幼儿园及总工会三地开展书写春联活动,为孩子们介绍剪纸文化,并通过写福、贴福等互动方式,在节日到来之际为人们送去翰墨飘香的温暖与祝福。志愿者们用热情与担当激活“红色细胞”,释放出更贴民心、更接地气的“红色力量”。让“福”文化之风蔚然而起,与志愿服务“双向奔赴”,互通互融。

弘扬妈祖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外国语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基础医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实践队深入北大村、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东岩山公园等地,探寻妈祖文化精髓,感悟妈祖文化的魅力。在西天尾镇北大村,实践队依托专业知识展开调研,领悟妈祖文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在中华妈祖研究院,实践队员参观颇具特色的妈祖建筑、妈祖瓷像等,了解妈祖文化的发展历程,探寻妈祖文化历史;在东岩山公园,参观“东山祖祠”、“妈祖行宫”等重要文物和历史古迹,了解妈祖事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文化街区,共续千年繁华

外国语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等实践队前往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调研兴化府文化。队员在历史文化街区内进行考察,通过随机采访、实地走访,深入感受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文化街区开展志愿服务,助力将其建设成全市人民共同的“诗和远方”,与八方游客共同对话千年记忆,共续千年繁华。

寻找传统本源,宣讲传统文化

音乐学院“成功”小分队前往厦门市博物馆“共饮-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参观,通过数件造型奇特的“上新”文物丰富了对于三星堆遗址的认知,从文物中感受历史的脉络。环生学院实践队来到泉州、莆田、漳州和龙岩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遗址,了解闽南文化,以学习和分享的方式发扬传统语言。外国语学院实践队员还深入闽侯一中,为中学生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追溯传统本源,重温历史经验,借鉴典故思想,增强文化自觉,深入挖掘古老的文化,唤醒人们的乡土记忆。

本次社会实践的系列活动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实践队成员在实践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树立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争当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责任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