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中国青年网报道朗读亭亮相莆田学院,“献声”方式受学子追捧

责任编辑:阙丽君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3-19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中国青年网3月19日莆田电(通讯员 魏凤英) 为了掀起莆院师生朗读的热潮,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也唤起师生对文化的思考。3月9日,朗读亭正式入驻莆田学院中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当日下午,朗读亭聚集了许多闻讯而来的师生,大家有序地排着队,热烈地参与到朗读亭的活动中去。

诗书趁年华,莫负阅读好时光。朗读亭外观别致,空间不大却五脏俱全,自带帷帘与排气系统,亭内设有悬臂式电容麦克风、录音监听耳机、多点触控FULLHD屏,拥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可容纳两人进行朗读活动,为读者创造一个私密的空间进行自由朗读。在朗读亭里面,读者通过手机微信扫码即可免费使用,朗读完成后自动发送至微信保存,并能分享自己的声音至朋友圈。目前系统朗读库中有名家经典、唐诗宋词、童话寓言、课本朗读、红色经典、母亲节选等1万余篇可供读者选择,读者还可以自带作品配合背景音乐进行朗读。通讯员注意到,在热门朗读里,《再别康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乡愁》、《致橡树》、《我喜欢你是寂静的》等经典名篇最受师生欢迎。自试用以来,一天的时间已有几十位读者留下了近百个朗读作品。

用声音传递“爱”

一方小空间,一台留音机,是最淳朴的读书场景记忆。朗读亭外的队伍还很长很长,有来自不同学院的人,每个人都怀揣着心语和情感,希望可以通过那座小亭子,传递一种声音,更传递一种情怀。“在图书馆的公众号看到朗读亭要来莆田学院,我就和同学很期待,相约要一起来。”正在排队等候的学生杨卓颐表示,“我想通过一段朗读,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曾经遇到的美好。”

“我的父亲也是胖胖的,他也给我送过水果。”来自甘肃的熊艳,她朗读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她说这篇文章朴素得让她流泪,也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春节离家回学校,登上车站前,她的父亲还往她手里塞水果,“我说,你怎么买那么多水果。我爸说,这不是给你吃的,是给你的同学吃的。朗读一开始,周围一下子就变得静谧,只有自己的声音和空气在交融,世界变得单纯起来。”

用声音表达阅读的回归

“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日不读,面目可憎”。自古以来,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然而,随着大众传播速度日益更迭,人们内心也变得日益浮躁。阅读所需的一份宁静与耐心逐渐成了“奢侈品”。

来自公共管理专业的李泽标接受采访时表示道,虽然下雨了,但也阻挡不了他从北区走向中区体验朗读亭的热情,他提倡大家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回归阅读,静静的思考一番,也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一同前来的赵春梅同学表示,自己曾是《朗读者》的忠实观众,“在电脑与手机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感觉最近好久没有停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了,体验那种喜悦与满足,突然发现自己真得要放慢脚步,回归阅读,回归心灵上的宁静。”

“朗朗”读书声长留莆院

“以前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帖子热文评论国人不喜朗读,其实,我们不是缺乏朗读的土壤,而是缺乏朗读的催化剂。如果说给自己一个理由读书,给读书一个理由,那么这个理由就是——热爱。”来自管理学院网信部卢春宏这样说道。

朗读亭的意义,就是让平时忙碌于工作、学业的师生们能暂时停下脚步,感受文字的魅力,抒发内心情感,从而倡导全民阅读。图书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朗读亭将会在各个校区陆续推广,从而掀起热潮,激发师生对阅读的热爱。

新闻链接:https://dwz.cn/SIfW8c1C

责任编辑: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