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报道莆田学院实景教学让思政课动起来

责任编辑:张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11-26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福建省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走出校园,进行实景教学。近日,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前往木兰溪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在木兰溪真实场景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此次思政课从“建设美丽中国——木兰溪的生态治理”主题出发,在课程主讲老师朱波的带领下,音乐专业2019级同学们来到了木兰溪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本次课程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师生齐心,共同打造“双线实景课堂”。

朱波首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木兰陂水利工程遗址处,他向同学们解释了木兰陂两边水清澈程度不一样的原因——下游浑浊的水是涨潮时从兴化湾涌上至此的海水。借解答疑问的契机,朱波继续给同学们分析了宋代钱四娘、林从世筑陂失败和李宏、冯智日筑陂成功的原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与自然相处时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在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木兰溪的治理过程时,朱波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张镇木兰溪治理揭示板,在木兰溪义务劳动的纪念碑石处展开课程内容的第二部分——木兰溪水域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主要解决水患与生存矛盾的问题、重点解决发展与保护的矛盾问题和重点解决局部与整体的矛盾问题。当讲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就治理木兰溪时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治水思想,现场同学们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同时也明白了每个人都是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在木兰溪堤坝的自行车道上,师生共同骑行。朱波向同学们讲解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站在风景如画的绶溪大桥上,结合垃圾分类的宣传,朱波向同学们提出一个要求,要树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活理念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

课程结束之后,陈文婷同学说道:“这样的思政课既新颖又兴奋,线下亲身体验,线上弹幕霸屏。线上线下互动热烈,既有理论又有实景,对于一些抽象的生态文明理论,学习起来丝毫感觉不到枯燥,极大激发了我们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

(作者:陈文婷 陈文晗)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700401411115653048&item_id=6700401411115653048&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04923236596&showmenu=false&ref_read_id=6077eb53-c849-4143-96c6-d43a8fcbeb02_1606891887211&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责任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