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福建日报莆田观察微信公众号报道莆田学院将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进少数民族村

责任编辑:阙丽君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5-13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学习党史,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励新一辈的学生党员,为党的建设增添力量!”莆田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宣讲团张继英说。近日,莆田学院管理学院部分师生党员与大学生宣讲团成员,来到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展开党史学习教育。

双福村地处木兰溪下游,涵港大道、向莆铁路穿境而过,全村1900多人,其中回族人口占九成,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莆田市第三批“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当天,师生们在原双福村挂职党支部书记魏李琛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双福村的农园、郭氏祠堂、隐舍茶院等特色景点。

魏李琛说,双福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至今完整保留了不少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古树名木等人文和自然优势。此前,村里对这些古民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开发,通过对外招商,引进文创、休闲餐饮等业态进驻,既打造了一个个网红打卡点,又盘活了古民居资源,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同时,村里还利用有利的地形气候,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产业,鼓起村民们的“钱袋子”。

看得见美景,记得住乡愁!来到回族特色长廊,师生们与魏李琛坐在长廊里,一起感受这个民族特色村不一样的风情。

“双福村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大学生宣讲团成员谭津说,双福村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党对特色村落的政策支持,也与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密不可分。魏李琛在挂职双福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作为,对双福村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值得大家学习。

大学生宣讲团成员刘洋说,这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不仅让少数民族地区美起来,也富了起来。在他的家乡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好党史,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血脉筑牢党员的思想根基。”莆田学院管理学院老师陈国成表示,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浓厚氛围,带领广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郑文婷 刘佳佳 文/图)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SlUKtMa0oIFuyr2biA7dg

责任编辑: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