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报道莆田学院学子在乡村振兴舞台施展才华

责任编辑:阙丽君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8-05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实地走访、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搜集裸房信息、与镇长面对面……7月中旬,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队来到仙游县园庄镇,围绕乡村振兴等主题,师生充分发挥所学所长,用心用情、群策群力。

实践队首站来到园庄镇东石村樟下自然村。该村的土楼又名亦可楼,于201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土楼,师生们参观了珍贵的革命文物,重温革命历史,坚定了理想信念,并详细地记录了土楼的现状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充分激活乡村各类资源要素,推动资源融合,为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赋能。为此,实践队向村里建议,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红色文化,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乡风文明向上。

今年6月,莆田学院与市农业农村局签署了《“高校+村党支部”乡村规划人才合作协议》,并组建了14支乡村规划服务队,为脱贫村和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提供乡村振兴方案策划、村庄规划编制等技术服务。实践队的陈雅珊老师正是其中一员。在陈雅珊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顶着酷暑,进村走访,深入了解乡村的资源环境、区位条件、建设情况、规划需求等,摸清了东石村、高峰村322间裸房信息,为下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实践队还发放水质检测调查问卷,了解群众对水生态治理的意见。

社会实践期间,举行了“我与镇长面对面”座谈会。15名实践队队员认真听取园庄镇镇长的介绍,并对该镇产业与生态发展、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提出建议。通过座谈,队员们多角度思考乡村需要什么、乡村能做什么和我们能为乡村做什么,学用结合,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队还扎实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调研中得知,正值花生收成的农忙季节,塔兜村留守老人居多,劳力缺乏,实践队队员帮忙留守老人拔花生、翻晒稻谷等,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黄屹说,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有效激发同学们赓续精神血脉,担当时代责任,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同时,引导学生把目光更多投向脚下这片沃土,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439196940061306341&item_id=7439196940061306341&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责任编辑: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