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省教工委教育厅微信公众号报道莆田学院思政从“理论高地”走向“实践阵地”

责任编辑:张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6-13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听《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任老师现场教学,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分享思政创作灵感,让学生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讲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讲台上不再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了。

“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每节课前都会有与书本相关的主题播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新闻班学生做的脱贫攻坚的主题,同学们用了之前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素材进行了播报,理论结合实践,内容生动,趣味性强,再结合老师的讲解点评,让我一下就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知识融会贯通了。”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广告191的吴姣说道。课前播报的学习方式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典型举措,教师在上课前安排课前播报,课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收集和整理资料,在上课前再由同学上台讲解,老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丰富了课堂形式。同时,让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经过翻转课堂、实践教学,同学们坦言自己“获益良多”。“新闻专业的学生作业都是实操型,比如采访、摄影之类,最近我们还有一项特别的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相关的海报视频或者是微电影,我觉得这个蛮有新意,老师不是简单地带我们进行实践教学,让我们自己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并引导我们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让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课后的实践作业感受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在王祝涵看来,与传统作业相比,这种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和同学们、老师的互动也很多,实践类的作业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发展相结合,与个人成长发展相结合。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本学期,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已陆续与工艺美术学院和文化与传播学院开展特色课堂课,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头脑风暴、学生需求调研等方式,确定实践方向;另一方面,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挑选适宜实践教学的内容,积极利用各个学院不同的专业资源,组织教师提前考察,推出不同的“红色知识学党史、红色作业温党史、红色考核明党史”为内容的“红色作业考核”清单,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党史学习作品,以绘画、设计、海报等不同形式向百年党史致敬,向英雄致敬。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陆续开展的红色考核方式,引导师生体验感悟红色精神和革命传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和生动性,真正让大学思政从“理论高地”走向“实践阵地”。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ywzsk-nCcQtC-R6gcqKKQ

责任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