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明月寄相思,有爱有力量!莆田学院党员教师共同创作《宝贝不怕》温情上线 (xuexi.cn)
新闻链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55/1149634.html?isShare=true
新闻链接:http://pt.fjsen.com/xw/wap/2021-09/23/content_30845657.htm?page=pad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9月22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邵君瑶 何寒玥 文/图)疫情暴发以来,莆田学院师生积极调动各项资源投入抗疫工作中,在抗疫一线,320名医学生奋勇争先践行使命;在后方,学校党员干部成立突击队,时刻守护在校师生健康……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等师生还发挥专长,创作了一批音乐、民谣、诗歌、绘画、短视频等内容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以文艺的力量支持一线抗疫人员,鼓舞士气战胜疫情。
“宝贝不怕不怕不怕,离开小家还有大大的家,你要乖乖地听话,为你戴上大红花……”中秋前夕,由莆田学院组织部部长林萍兰作词,音乐学院院长林荣华、林萍兰作曲的原创歌曲《宝贝不怕》温情上线,为正在隔离中的小患者加油鼓劲,带去温暖。
在莆田本土确诊病例中,14周岁及以下的学生感染成为此次疫情的突出特点。中秋之际他们不能与家人团聚,林荣华和林萍兰连夜赶制《宝贝不怕》,献给正在医院救治及隔离点内的孩子们。
“歌词创作前后大概就一个多小时吧,我希望能给小朋友们传递来自社会大众的关爱,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林萍兰说。
林荣华介绍说,创作期间大家戴着口罩讨论、哼唱着,作品从曲谱、作词、伴奏到演唱,只用了48小时。这些他们组建了两支创作团队,还有一首原创歌曲《战莆田》也在同一时间发布。
“我一遍遍试唱着歌曲,每一遍都忍不住要掉眼泪,希望能用歌曲为孩子们带去温暖和力量。”演唱者林雅丽是一名8岁孩子的母亲,她说,每次看到那些不幸被感染的孩子的画面和新闻报道,就会潸然泪下,自己对这首歌特别有感触。
“旧时打战靠大炮,现时打战靠口罩。核酸检测是重点,人隔一米最可靠。”由梆鼓咚莆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黄璟创作及传唱的梆鼓咚《疫情亦是战情》,用了四小段朗朗上口的短句,就将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生动地演唱出来。“疫情来势迅猛,身边很多人都在一线抗疫,我希望自己也能出点力。”黄璟认为,疫情期间需要提高全民防疫意识,以梆鼓咚这种通俗生动的表现方式宣传科学防疫小贴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完《疫情亦是战情》后,莆田学院造价202学生詹兴越说,梆鼓咚唱法让人耳目一新,不仅接地气地传播了疫情防控知识,还能让更多人了解梆鼓咚这种非遗文化,一举两得。
9月15日,社交平台上一段“阿狗加油”的视频牵动无数莆田人的心,一句“阿狗”的莆仙方言让人瞬间破防。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语文老师林黎晗据此创作了诗歌《阿狗》,希望告诉孩子们:一切都会过去,等到雨过天晴,阴霾散尽,你们就能回到亲人身边。戴着口罩的他们,让人致敬;取下口罩的他们,让人泪目。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的师生们,用另一种方式为战疫加油。“看到医护人员做核酸检测时中暑的画面后,我们号召学生发挥专长创作海报,为战疫加油。”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团委书记许震群说,有上百名学生踊跃参与海报制作,他们选取其中的20多幅优秀作品在线上展示,希望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致敬。
此外,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第五学生党支部以学生党员为主演,自发拍摄校园防疫宣传视频,“进入宿舍需要量体温”“洗手消毒篇”“当发现宿舍有成员体温过高时的处理流程篇”“禁宿舍串门篇”“适量运动但不聚集篇”“食堂排队及吃饭间隔开篇”“疫情下网课学习篇”……通过一段段以疫情防控宣传为主题的短视频,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健康防护习惯。
责任编辑:张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