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国教育报报道福建省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 “布谷鸟”计划播希望夯根基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张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8-11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一、背景及概况

福建省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现有党员37名,入党积极分子18名,所在的旅游管理专业师生近300名。作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支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任务,发挥旅游管理等专业优势,依托莆田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实施“布谷鸟”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将党建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心全链条,引导支部师生党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先锋模范带头,积极化身“布谷鸟”飞入广阔乡村投身乡村建设。

党建领航效应明显,多年来学院师生在乡村振兴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横向课题43项,总经费927万元。“三亩田”学生团队直接服务福建省莆田市106个村落,团队荣获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市级一等奖、省赛优胜奖等奖项。《青农培育——培育现代青农乡村振兴领航者》项目取得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资格。《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改革典型案例。

二、主要做法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通过实施“布谷鸟”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与地方政府、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共建,与莆田多个乡村、社区基层党建建立联系点,开展系列主题的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将丰富的乡村资源转化为厚实的育人资源,不断为大学生党建思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布谷鸟”计划力促党建与业务融合,鼓励青年学生主动走进田间地头“接地气”,争当乡村振兴“助攻手”,成为党建引领“排头兵”,用火热的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1.“布谷鸟”计划“活”课堂:以理论宣讲锻造知识链

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积极发挥“知识密集”优势,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位。一方面,党员教师发挥专业作用,通过导师制建立“一对一”的导学对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开展系列实地调研、校地共建、论坛交流等专题活动,支部学生党员与国家级乡村能人面对面,“布谷鸟”社会实践队、“三亩田”团队师生学习农业信息化等,开启“接地气的思政特色课堂”。组织支部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宣讲和实地调研,由大学生担任驻村“宣讲员”,将课堂直接搬到老百姓宅院门口及田间地头,为村民宣讲乡村振兴政策,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认识。理论宣讲通过管理学院立德书院设立的“乡村讲堂”,每月每周的情景式党课、沉浸式团课等进行。党员学生经过政策学习、调研访谈、确定主题、撰稿改稿等环节实施创新,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也实现自我教育,升华了对乡村振兴的理性认识,同时巧妙地将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梦想初心教育等融入春、夏、秋、冬“四季课堂”中,以理论促实践,变精神为物质。

2.“布谷鸟”计划“拓”平台:以网络矩阵延伸特色链

互联网的普及重塑了乡村信息环境,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师生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农具”,依托“立德网络文化”工作室、“青春追梦人”融媒体工作室,让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借助易班、微信、微博、QQ空间、小视频五个新媒体平台,制作微党课、微团课、微宣讲、微论坛、微分享“五微产品”,构筑SPACE-O2党员思政网络“空间—氧气”网格,架构起多级别多层次的党支部工作网络矩阵,深入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阐释和网上传播。

3.“布谷鸟”计划“增”途径:以实践锻炼夯实行动链

乡村振兴需要青春力量。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结合当地特点,坚持以深入农村实践作为支部建设的着力点。通过开展“美在乡村”实践调研,“新农民、新体验”实践活动,农特产品直播,开展寒暑假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乡村文明”农村志愿行活动,党员师生带头示范,主动服务乡村振兴规划、乡村社会服务、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明建设。党员师生在组织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走访了解农村现状、亲身观察感受农村变化。管理学院“布谷鸟”社会实践队、“三亩田”团队、“小青农”分队等先后深入莆田市各县区多个乡村进行实践服务。师生发布200余篇活动感言与心得,视频直播10余次,累计获得点赞20余万。

三、主要成效

党支部打造“布谷鸟计划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特色模式,培树了“布谷鸟”项目品牌,将党建工作彰显在一个个“布谷鸟”式的师生身上,实现了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团学工作紧密相融,支部建设与立德树人同频共振,成效明显。

1.不忘初心,广大乡村成为学生筑梦的福地

计划实施过程中学院师生乐当“布谷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与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在宣传、研究、服务乡村振兴方针政策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了育人效果。至目前,学院师生在乡村振兴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横向课题43项,总经费927万元。支部所在的旅游专业毕业生,七成以上毕业论文选题与乡村振兴有关。

2.百舸争流,广大乡村成为学生追梦的赛道

结合学院旅游管理等专业特点挖掘特色品牌活动,创新开展学生党建思政教育,进一步丰富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支部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各类比赛中收获颇丰,学生团队项目《青农培育学堂——培育现代青农领航者》《旅游研学基地运营及策划》同时获得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福建省级选拔赛优胜奖。《青农培育学堂——培育现代青农领航者》项目至目前为农户推销生态基地大米5300斤、玉米丝瓜等作物100吨;协助解决88亩撂荒地、服务农民数321户、直接增收农民数145户、直接服务企业2家、直接服务106个村落;打造一家高品质农产品店;参与项目所在地新型农民培育培训会。

3.接续奋斗,广大乡村成为学生圆梦的港湾

“布谷鸟”计划的实施,为学生党员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了支部创建方式,激发了学生党员参与党建的热情。让党员从“要我为”到“我要为”。学生党员在学习实践中成人成才,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支部学生近20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近30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支部党员参与的项目获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展示活动“工作案例”优秀奖。支部丰富的乡村实践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被人民日报APP、中国三农网等媒体多次报道。

(福建省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朱秀兰)

新闻链接:http://newapp.jyb.cn/app_pub/zhuanti/xxdjcxal/cxalgj/202208/t20220811_77814.html

责任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