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学习强国报道莆田学院志愿者开展社会实践,走进乡村校园 “编织”多彩暑假梦

责任编辑:张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7-18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莆田文化知识抢答、DIY莆仙戏脸谱、玩转科技兴趣课、体验趣味军训……6月底,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组建了20支团队,各团队围绕“喜迎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红色筑梦之旅”“百年办学,廿年本科”“保护母亲河”“民族团结”等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你知道莆田特色美食有哪些?”“演员们唱莆仙戏讲的是什么话?”“文润乡村”实践队6名大学生走进涵江区白塘镇周墩小学,开展以“探寻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队长林志勇走上讲台,以知识抢答的方式开启了莆仙特色文化课。

随后,在实践队队员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右手持画笔,并排而坐,根据所提供的脸谱模板,发挥个人想象力进行临摹创作。小朋友们在完成创作后,兴致勃勃地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课堂氛围顿时活跃了起来。

“很少见过孩子们这么兴奋,下课铃响之后还乐在其中,不愿下课。看得出来这次授课真正激发起了他们对莆田特色文化的热爱与好奇,同时也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对于这群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特别的‘最后一课’一定会让他们十分难忘。”该班班主任李智红老师表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此次实践旨在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小朋友们在玩中了解莆田特色文化,增强小朋友们的文化自信。活动中,小朋友们的积极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特别是他们拿着莆仙戏脸谱作品向我解释创作想法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文润乡村”实践成员吴红表示,本次暑假,该实践队还将到临川镇协助戏剧团举办莆仙戏,继续寻迹莆仙特色文化,以实际行动从文化角度助力乡村振兴。

该学院“胜春”实践队成员赴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同济养老院与拱辰街道东阳村东阳小学,化身莆田红团制作技艺“搭桥人”,从养老院老人手中学习红团制作技艺,并将学习到的技艺传授给当地乡村小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东阳小学校园里,“‘新’青有为”社会实践队成员还通过劳模精神宣讲、趣味夏令营等系列活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深入人心的劳动教育实践课。

而“古韵新音”实践队的队员们则带着陆地动力滑行飞机、空气动力小车和双翼风力小车,来到了榜头镇溪尾社区开展科技兴趣课教学。他们发挥专业知识,带孩子们一起组装陆地动力滑行飞机,将科学知识与游戏比赛相结合,生动地演绎了小车与飞机的动力原理,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科技创新的种子。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357421732941852591&cdn=https%3A%2F%2Fregion-fujian-resource&item_id=6357421732941852591&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57934982036&showmenu=false&ref_read_id=a478ab1f-0266-4993-9f93-855f0e8fef4a_1658112117079&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责任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