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DIY”的莆田非遗梆鼓咚制作课

责任编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7-11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B4219CD289EAF7C03F810084E559155C.jpg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小朋友合影。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7月9日下午,在仙游县郊尾中心小学的二年三班的教室中,实践队成员们给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梆鼓咚制作小课堂。梆鼓咚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田学院莆仙音乐与戏曲研究中心将梆鼓咚引入高校课堂,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梆鼓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璟主讲的《莆仙说唱曲艺梆鼓咚》课程被认定为福建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实践队员为了将梆鼓咚文化传承在新的“火苗”身上,将“DIY”与梆鼓咚结合起来,让小朋友们自己做出喜欢的梆鼓咚。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授课现场。

梆鼓咚形式简单活泼,伴奏乐器轻便,演出场地灵活,便于传播。梆鼓咚作为莆仙地区独特的曲艺,采用莆仙方言演唱,容易引起当地百姓的共鸣,成为他们维系乡愁的精神纽带。实践队员为小朋友介绍了梆鼓咚的由来后,将小朋友们分成为六人一组共同制作一个梆鼓咚。在实践队员讲解完梆鼓咚的制作方法和材料的安全使用之后,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把手中那一根“光秃秃”的水管装饰成自己心中想要的样子了。

图为小朋友们制作梆鼓咚现场。

图为小朋友们制作梆鼓咚现场。

图为小朋友们制作梆鼓咚现场。

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温馨的画面。队员薛乐怡一直在给小班的同学们帮忙缠铁环,做装饰,不厌其烦的陪着小朋友们。她觉得给小朋友们传播莆仙非遗梆鼓咚是作为莆田学院音乐学院梆鼓咚传承人的责任,看到小朋友喜爱梆鼓咚时,她感觉自己找到了坚持学习梆鼓咚的意义。实践队队员林佳铮同学被小朋友们称为最温柔的老师。张诗蓉小朋友说,我很喜欢林老师,她很漂亮,很温柔,人很好。小朋友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对实践队队员们的喜欢,激起了队员们作为老师的成就感。

图为实践队成员示范教学。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小朋友一起制作梆鼓咚。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小朋友一起制作梆鼓咚。

实践队中的队长何旻佳主动地加入人数少,年纪小的小组,担任起小组队长的职位,融入了小朋友之中。在队伍中属她最细心,她无时无刻的在关注着小朋友们全身心的健康发展。她说,虽然我们待在孩子们身边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也要做好作为老师的本职工作。

图为小朋友们的梆鼓咚作品。

在历经一个充实的下午后,在小组的共同的努力下小朋友们都制作出了令他们满意的梆鼓咚。实践队看着小朋友们喜爱梆鼓咚,仿佛看到了当初的他们刚刚接触到梆鼓咚的样子,打着竹板,敲着梆鼓咚,嘴里唱着莆仙方言,心里不禁感慨万千。郊尾中心小学一系列特色课堂已经顺利开班到第二天,下乡生活有喜有忧,但是实践队队员们都表示将不断努力,继续为小朋友们多做些事,多上些有趣的课,为着更好的教育事业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