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福建高校思政网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回顾

责任编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3-25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Nt3iYXHd6rD78jskBodfA

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五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思政课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充分彰显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知识根基更加深厚。

从2024年3月14日起,推出“牢记嘱托 立德树人”栏目,展示福建省各地各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部门分别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等方案和意见,为全面建设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紧抓全国和福建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思政课教育方针,推动思政课建设凝心聚力、铸魂育人,在思政课建设上创成果、出经验、作表率,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

学院时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思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实现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创新课堂,深耕教学

学院以院内教学研究机构改革推进课程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院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组织,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形成6个教研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6个教研部各课程均开设“课前十分钟”课堂体验式教学,推行“每日金句阐述”“我来讲党史”“每课一主题”等课内实践,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同时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分享思政创作灵感,让学生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讲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学院积极开展“专题化课题化”教学,“生态文明现场思政课”“毛泽东诗词思政课”“音乐思政课”“社区思政课”等累计约30场次,创新性做法获得广泛好评,获得省高校思政网、学习强国、东南网等的深度报道。学院还举办各级各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政微课、思政微电影、思政情景剧、思政微宣讲、思政微故事展示活动,近五年各层面活动参与学生达6000余人次。

同时,思政课建设逐步革新考核方式,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课考核从结果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课堂表现等纳入考评范围的同时,探索试行“分类考核,精准评价”,针对不同课程、不同院系特点推出量身定做的考核方式。

在课程改革基础上,学院2019年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社科组)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项、省级“三个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1项、副高组优秀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2022年获得校级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文科组)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我院教师指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选拔赛银奖1项、获得“福建省教育工委遴选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活动二等奖1项、获批校级教学案例5项,2023年获得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活动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育厅举办的“习近平与教育故事”思政课“金课”遴选活动三等奖2项、获得省级思政课微电影二等奖1项、教学案例成功入选省级新文科教育优秀案例1项、获得“新时代 新国安”短视频创作比赛三等奖2项且获省级优秀组织奖1项、获得“新征程 新国安 新作为”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资格课程1项、校级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得正高组二等奖1项,副高组三等奖、优秀奖个1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近5年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累计20余项。

融合地方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

学院主办的“传统文化思政课”通过“线下授课+线上直播”的形式,从大美、大爱、大仁、大义、大师融入莆田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出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全校青年学子共同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协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现多元互动

学院以“五大五培”为主体内容开设特色思政课,制定“五大五培”特色思政课开设方案,深入挖掘妈祖文化、侨乡文化、医学文化、莆仙文化、工匠文化的丰富内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打造具有“莆仙味”的思政课程体系。学院邀请知名校友、扶贫干部、行业企业优秀人士、优秀模范人物等走进思政课堂,与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探索思政课教师讲理论、先进典型人物谈实践的教学模式。目前已完成5门“五大五培”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坚持线上授课为主、线下交流为辅,受到学生广泛好评。

2021年指导全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获得省级优胜奖1项,2023年我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中分别获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河小禹”专项行动主题演讲比赛1项。

拓宽实践育人渠道,用好社会“大课堂”

学院思政课建设以联学联建联动提质效,紧抓课程“主渠道”、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形成“大格局”,实现共享共创。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学院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大洋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纪念园实践教学基地、木兰溪实践教学基地、莆田市交警指挥中心社会实践基地、荔城区北高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多个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和生动性。学生主动走进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起全面深刻的认识,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近5年,学院带领学生前往各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累计达5000人。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与校际资源相结合

学院与莆田一中、仙游一中、莆田二中、擢英中学、华侨中学、莆田市实验小学、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建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建基地。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理论“深度”,立足校内特色载体、文艺活动、图书资料的思政资源,借助理论宣讲团、青马工程、大学生志愿者、学生社团的青年力量,拓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新模式。

校内宣讲与校外共建相结合

学院与莆田市多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共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把党建引领促发展、合力共建聚人心落到实处,形成校地党建互融互促长效运行机制。积极发挥理论学科优势,近5年学院教师到企事业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累计300余次。

学院还积极打造“1+N”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航计划,与湄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结对共建,两校师生共同参加理论研讨会、学术讲座、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等累计100余次,在共建中做到资源、信息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思政课建设的横向跨学校融合不断提升全市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建设水平。

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凝聚育人“大师资”

   学院以提升队伍实力为目标,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近5年学院引进博士累计6位、自主培养博士2位、支持校内遴选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8名、面向辅导员选聘兼职思政课教师10余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71人。就职称结构而言,教授10人,占比14.1%;副教授21人,占比29.6%。就学历结构而言,博士19人,占比26.8%;硕士46人,占比64.8%,已达到师生比1:350的要求。2022年获得校级“优秀工会会员”“优秀工会干部”称号教师1位,2023年学院获评校级教学名师1位、科研先进个人2位、师德之星1位,获得第一届校级青年五四奖章1位。学院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前往国(境)内外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交流、进行实践研修等。

学院将继续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建设理念,构建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互补,久久为功、止于至善的思政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