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举行第十五期学术沙龙

责任编辑:   发布者:魏乔凯   发布时间:2025-04-23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搭建青年教师成长交流平台,4月22日,莆田学院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联合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在北图202举办第十五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由学院博士廖若川和博士杨德潮就各自研究内容作学术分享,吸引了学院四十余位骨干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积极参与,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1.2.png

图为活动现场。廖荣凯 摄

沙龙中,廖若川博士以“π-共轭分子的非共价键作用与构效关系研究”为题,结合有机电子学与π-共轭分子研究,解析分子内非共价键作用引发的构象锁机制及分子聚集态中的J/H集聚现象,通过光致荧光淬灭实验揭示PM6:Acceptor共混体系的荧光猝灭规律。在应用前景方面,廖博士指出,有机光电材料已成功拓展至光解水制氢、光催化合成、生物成像、光诊疗、光热材料等多个领域,并提出未来将重点探索低成本环境友好型非共轭分子合成技术,以及分子聚集态与结构性能关系的深度研究,为在场师生开拓了新的学术视野。

杨德潮聚焦“氟硼二吡咯光敏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抗菌性能研究”主题,围绕光疗技术发展,深入解析氟硼二吡咯(BODIPY)光敏剂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在系统回顾光敏剂发展历程及国内临床应用现状后,他着重阐述了BODIPY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荧光成像、光热治疗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通过展示乏氧刺激响应型纳米药物在光动力-光热-化疗联合抗肿瘤治疗中的创新成果,以及详实的抗菌性能实验数据,杨德潮充分论证了光动力抗菌相较于传统抗生素的独特优势。他还前瞻性地展望了BODIPY光敏剂在辅助化疗、癌症可视化治疗、荧光检测、感染创口愈合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转化方向。

自由讨论环节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两位主讲人与师生们展开热烈互动,针对各类学术问题,一一耐心解答。现场学术火花不断迸发,师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更清晰的规划。

本次学术沙龙是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深化人才培养、优化学术生态的重要实践。后续,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以更多优质成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魏乔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