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村出题,大学生解题

责任编辑:蔡志坚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9-30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仙游游洋镇兴角山下的村子——兴山村,距离莆田市区约有4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村子里有2500多居民,但常住人口只剩一些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拼博了,是一个很典型的留守乡村。但是这里诞生了莆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这里还有莆田第一土楼,还有流传了1300多年吴圣天妃的美丽传说。2015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实践队就来到了这里,开始了难忘了实践之旅。

老区村出题,美丽乡村鲜为人知

2015年6月,应兴山村两委的邀请,莆田学院外国学院的社会实践队先遣小组就开始了对兴山村的初次探访,受到了村两委干部的欢迎。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兴山村早在1995年就开始美丽乡村的规划,近几年,随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一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村两委特别向大学生们介绍了当地上宫第一支部旧址、吴圣天妃民俗信仰、宋朝古驿道等特色旅游资源,村里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兴山村,来兴山村看风景、游古迹、瞻仰红色遗迹。同时,因为地处偏远,村里留守老人文化活动少,村里的小学条件有限,希望服务队能给留守的孩子们更多的关爱。

大学生解题,实践计划定制出炉

在了解了兴山村目前需要社会实践队帮助解决的难题后,社会实践队员就围绕这些难题开始筹划方案。经过查阅更多关于兴山村的资料,结合目前村里的实际情况,反复商讨之后,最终了有针对性的实践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老区村留守儿童夏令营支教计划、老区村文化营造计划和老区村美丽乡村互联网推广计划。社会实践队向兴山村委提交了这份活动方案,经过村里指导之后,进一步修改完善,确定了三项任务的实施细节。

大学生进村,真抓实干获点赞

8月25日,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经过充分的筹备,如期踏上了前往兴山村的旅途。从市区到兴山村,大约一个半小时,一路都是山路,蜿蜒盘旋。进村安顿后,实践队按照事先设定的活动方案,各组人员分头开展实践活动。

兴山村小学虽然有整齐的校舍,但是却只有五六位老师,二十几个学生,日常教学中一个老师都要身兼数个学科,跨好几个年级,因为生源少,地理位置偏远,兴山小学也将逐步面临着被整合的境地。得知村里大学生来支教,暑期留守在家的小学生闻讯赶来。此次大学生为留守儿童准备了丰富的夏令营活动方案,包括舞蹈、体育、手工、音乐等。为了让参与的儿童迅速融入活动中,轻松活泼的舞蹈课程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来自外院土风舞社成员的管敏倩同学带领孩子们学习土风舞,对于初次上舞蹈课程的孩子们来讲,既兴奋又紧张,虽然不容易,但是却充满欢乐。

为了给老区村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外院社会实践队为村里准备了成套的电影播放设备,投影仪、宽屏幕布、室外音响等一应俱全。等待太阳逐渐西沉,劳作了一天的村民吃过晚饭,便被我们热闹的音响声吸引过来了村里广场,恰值九月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实践队为大家准备了《建国伟业》、《建国伟业》等影片,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超能陆战队》《小羊肖恩》,欢乐的影片让他们流连忘返。社会实践队志愿者还特意编排了广场舞,与村里喜爱广场舞的大妈们来了一次交流PK,大妈们向志愿者学习新舞蹈,志愿者也加入大妈们的行列,一起摇摆起来,场面甚是欢乐。此外,志愿者们还围绕纪念抗战主题,精挑细选了一部分图片和资料,把村里的宣传栏布置一新。

为村里拍一部纪录片是此次社会实践的重头戏,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兴山,拍摄一部以兴山村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再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拍摄前,志愿者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的材料,参考其他纪录片拍摄方式,设计拍摄脚本和方案。拍摄中,由于只有一部摄像机,同一个场景要在不同角度拍摄数十遍,志愿者们虽然并不专业,但是竭尽全力拍摄好每个场景。经过后期文字、配音、剪辑、修改等环节,《走进兴山》纪录片终于成片,该片获得莆田团市委微信号、莆田新闻网等众多媒体关注,迅速在网上获得了1.7万次的点击观看,藏于深山的美丽乡村终于得以呈现在更多人面前,提升了兴山村的知名度。

短短的三天实践时间,我们不仅领略了兴山村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聆听了老党员的党课,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还完成了既定的留守儿童的夏令营课程,在村文化广场播放影视作品4部,拍摄并制作纪录片1部,村里干部群众纷纷点赞。志愿者们收获了革命传统的教育,收获了与留守儿童的友情,也为兴山村这个革命老区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外国语学院 郑俪莎)

责任编辑:蔡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