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11月3日晚于莆田学院科学楼东报告厅,华中师范大学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郝格非教授、博士生导师带来了一场题为“基于碎片分子的设计方法与高选择性农药先导物的发现”的专题讲坛。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学院院长助理黄建辉主持了本次讲坛,吸引了众多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师生前来聆听讲座。
郝格非教授主要由三个方面着重向同学们展开讲述了:什么是碎片药物设计,农药和医药的碎片数据库PADFrag的构建以及发展了基于药物团链接的碎片筛选方法,并且用了一个研究当中碎片分子设计的应用实例来解释这一方法的运用。
讲座伊始,郝格非教授通过介绍药物选择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引出合理设计选择性先导化合物这一话题,指出几乎所有类型的药物均存在选择性问题,并且药物选择性不佳会导致身体不适,及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讲座中,他采用图文并 茂的方式向同学们讲述了基于碎片的药物设计,并详细介绍了碎片分子设计的优势与挑战、计算方法。
随后,他通过放映碎片分子图片向我们直观的介绍了碎片分子切割与重组方法、性质分析及化学空间分布、基于药效团连接的碎片虚拟筛选等专业知识,用严谨专业术语向我们讲述新颖的碎片筛选计算方法—药效团连接的碎片虚拟筛选(PFVS),及依据该方法构建的国际第一个分子设计云计算平台——ACFIS在线计算服务器和运用碎片分子设计方法首次发现超高选择性PPO酶除草剂先导。该服务器对6个农药靶标和30个医药靶点的共84个复合物进行了计算和测试,通过测试之后的服务器不论是在灵敏度、特异性还是准确率上都有比较好的结果分别为:83.7%、76.4%和75.9%。
讲座接近尾声,郝格非作出总结,PADFrag碎片分子数据库可为基于碎片的分子设计、虚拟筛选构建相应的分子结构数据库以及运用碎片的分子设计方法首次发现超高选择性PPO除草剂先导。他表示,碎片分子设计是应农药专业发展需求的研究产物,并指出农药设计涉及计算机、化学、生物、英语等多方面知识,具有很大发展前景。
讲座结束后,黄建辉表示,郝格非教授已被聘为莆田学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为郝格非发放证书。接着,同学们抓住难得的机会向郝教授请教生物农药的相关问题,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新闻链接:郝格非(博士),男,1982年生,2005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并于2009年获得国家公派全额奖学金资助,赴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2010年获“IKA进步奖”奖学金,2011年6月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同年荣获巴西政府资助参加在坎皮纳斯大学(University of Campinus,UNICNMP)举行的国际学年相关庆典活动(ESPCA Chemistry),全球仅五十位博士生(中国两位),2012年入选“香江学者”计划,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华中师范大学“华大卓越人才奖”,2014年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荣获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至今已在J.AM.Chem.Soc.,Nucleic Acid Res.,Drug Discov.Today,J.Comput.Chem.,J.Phys.Chem.B,PLoS On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要围绕农药分子作用机制及设计方法,以及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a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
(莆田学院报记者 李燕娟 见习记者 温芳兰 魏阁 詹树腾 张诗缘)
责任编辑:卢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