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基础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陈晓昀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8-13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图为团队二“初心筑梦”实践队文艺汇演结束合影。 基础教育学院记者 徐怡君 摄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拓展大学生实践知识和能力,7月16号至7月29号,基础教育学院在莆田和福州如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城厢——深韵广寺,魅力钟潭

追随南湖书院气息,探寻莆阳文化精髓,“魅力莆阳”实践队前往广化寺和钟潭,用大学生的人文情怀感受郑露三兄弟的“开莆来学”。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寺中石塔的历史,古朴宏伟的石塔是莆阳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与僧人畅谈广化寺的历史,感受南湖文化的璀璨。实践队员们参访了钟潭风景区,这里有清幽的古驿渠坝,也有造型古朴的水车,实践队员们在观瀑台上欣赏飞瀑,见证 “钟潭噌响”的传奇。通过实践,“魅力莆阳”实践队进一步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莆阳旅游文化,感受到家乡文化带来的魅力。

在仙游——情寄伍狮,意暖乡韵

为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 “初心筑梦”实践队来到仙游县伍狮村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爱心支教、关爱“空巢老人”、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助力打造乡村品牌。实践队成员们带领孩子们户外写生,发现家乡的美;走进舞蹈的殿堂,展现舞动奇迹;以及开启奇思妙想的故事之旅,感受童话带来的奥秘。孩子们和实践队员们一起并肩协作开展了暑期文艺汇演,汇演进行实时直播,让外出打工的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表演与成长。实践队员们领悟了情寄美丽乡村的实践意义,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学会在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爱心助学,助力乡村振兴。

在涵江——播撒知识,放飞希翼

“天使展翅”实践队扎根涵江乡村,给乡村的孩子带来丰富的幼儿活动,包括泥塑、绘画、变废为宝等。泥塑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的美,实践队员用彩泥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同时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绘画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实践队员们辅导孩子们自由创作,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变废为宝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实践队员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装饰太阳花,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协作能力。从梧塘到大洋再到白塘,在泥泞的道路上,有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便是“天使展翅”实践队最大的快乐。

在荔城——弘扬文化,关注民俗

“历史文化”实践队前往莆田市区的古谯楼,古谯楼的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们讲解了各个姓氏的家训,实践员们在古谯楼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并向游客细心讲解莆仙文化,分发古谯楼宣传单。实践队员们又前往黄石“梅妃故里”,鼓励当地民众保护当地文化,传承优良传统。本次实践活动也让实践队员们明白了服务社会、保护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福州——怀揣梦想,拥抱希望

“初梦”实践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福州市闽侯县。在东台村,实践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完成击鼓传花的游戏,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暇,还拉近了实践队员们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在联丰村,实践队员们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带来小点心和无限的快乐,在联丰村村长的积极配合与安排下,与当地村民展开交流并且了解当地风俗。五天的支教生活是艰辛而又充实的,让实践队员们明白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爱心,更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在莆田——铭记历史,共创和谐

“走访历史遗迹”实践队先后来到闽中烈士陵园,白塘湖公园以及绶溪公园进行参访。在烈士陵园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革命先辈们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英勇奋战,他们的精神震撼人心;在白塘湖公园里,实践队员们对沟渠的垃圾进行清理,美化了白塘湖的环境,于此同时实践队员们参访了周边的栢府归荣、金判第坊以及李富纪念馆,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美丽如画的风景,激发了实践队员们保护历史遗迹的决心;在绶溪公园中,实践队员们帮助绶溪公园志愿者整顿公园,为保护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基础教育学院团委新闻中心 郑超雄)

责任编辑:陈晓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