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举行“飞秒激光微加工特备太赫兹功能器件”相关讲座

责任编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3-15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3月14日下午,以“飞秒激光微加工制备太赫兹功能器件”为主题的讲座在中区实训楼梯四开讲,由从事太赫兹光谱和精密光学设备研究工作的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向峰担任主讲人。吸引了众多17届机电学院的学子到场聆听。

本次讲座由“实验室介绍、太赫兹技术、飞秒激光微加工制备太赫兹器件、器件背后的物理、微波波段应用及其展望”六个部分组成。

讲座伊始,王向峰介绍了实验室的五大主要研究设备,它们分别为:飞秒激光器、无液氦超导磁体、光纤激光机器人系统、纳秒激光器和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太赫兹技术的研究方向是,其一是基于ZnTe产生和探测的室温太赫兹透射激光谱系统,其二为基于光电导天线的光纤耦合太赫兹透射,其三是基于空气等离子体产生和探索的太赫兹系统,其四是太赫兹低温光谱系统。在此基础上,王向峰分析指出太赫兹技术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面有着极为实用的技术特点。太赫兹技术有着极强的穿透力,能穿透木材、塑料、陶瓷、纺织品等很多材料。可用于安检和缺陷探测,比X光更加安全。但在当前阶段,太赫兹也有着一些缺陷,体现在太赫兹光源相对较弱,探测器不灵敏,热噪声和水分子吸收等方面。紧接着,他介绍了飞秒激光加工的应用,飞秒激光主要应用于一些超硬和脆性材料加工、金属加工、聚合物加工以及多光子显微成像。

讲座中,王向峰谈及器件背后的原理是等离子激元(SPP),即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是金属表面受到外部电磁场驱动形成的一种电子密度震荡。特点是:沿金属表面传播,振幅在金属交界面处最大,介质和金属中呈指数衰减。可以作为光子学和电子学之间的桥梁,将电磁波约束在亚波长的尺寸结构中,突破衍射极限。

最后,他以激光机器人加工平台和加工动画演示作为总结,并畅谈了太赫兹技术的展望。他说道:“太赫兹技术需形成单层的多种结构,以实现复杂功能,可以往太赫兹雷达罩、太赫兹牛眼结构(生物传感)及柔性衬底上的FSS等方向发展。”

(莆田学院报记者 刘林烫 机电工程学院新闻部记者 陈清伟 赖学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