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成网红——莆田学院“四史”教育精彩开讲

责任编辑:阙丽君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9-24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图为黄波生在B站上直播的截图。土木工程学院记者团 余雯颖 供图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9月22日下午,在B站网络平台,一场由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筑梦韶华”在线讲坛发起的直播火热进行,1200多位莆院师生在线观看,时而发起弹幕交流。而在直播的现场,130位师生正聚精会神地聆听这场报告。

这场直播的主角是一位87岁的老人,他是莆田市关工委报告团团长、莆田学院关工委副主任黄波生同志。他今天给莆院师生带来的报告是《忆往昔不忘初心,知校史砥砺前行——从莆田学院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取得的伟大成就》。

“1977年是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年,全国报考人数是570万,录取率仅4.7%,但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我们现在高校录取率已基本保持在70-80%左右。”黄老从恢复高考开始谈起,短短的开篇,就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

“莆田学院最早的前身是‘兴化大学’,是莆田当地唯一一所高校。但早在1985年,莆田是没有任何大学,当地的孩子只能向外地报考院校,……”黄老深情地讲道。“莆田发展高等教育着实不易,莆田享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莆田人十分重视教育,但是在整个莆田,却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他热情洋溢地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校之初仅有五万元开办费,在莆田有识之士的鼎力协助下,成立了校董基金,积极面向海内外华侨、港澳台莆仙乡亲筹措办学经费的历史。

莆田学院是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的每一栋楼,甚至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海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以及众多莆仙乡亲的心血”,黄老对每一栋楼的来历记忆犹新,如数家珍,特别是提到许国雄、许国华、许奇锋一家三代人接力捐资兴学的感人故事,还有印尼华侨李文正先生为莆田学院升格本科积极奔走,并先后捐资一千多万元建设学术中心。

直播间的人数高居不下,同学们热情发言,“老师好”、“老师好和蔼啊”同学们对黄波生印象深刻,“老师能讲讲我们学校其他的故事吗?”、“原来我们学校的每一栋楼都有它的故事呀!”气氛十分热烈,讲座的热度持续走高。

年近九旬的黄波生,曾担任过兴化大学(莆田学院前身)第一任党委书记,他是莆田学院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的一生具有传奇的经历,15岁参军入伍,19岁入党,参与过抗美援朝,曾被评选为“开国将士”荣誉称号。退休20多年来,他仍然“退而不休”,长期坚持读书看报,制作讲义,每年坚持为大学生、中小学生作报告。

2018级工程管理专业田焱茹在听完讲座感慨道:“听完黄老讲座我备感鼓舞和激励,我深刻感受到莆田学院发展历程的艰辛,同时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今后,我一定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珍惜校园的美好环境,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为新时代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17级土木专业学生党员陈智灵表示,“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不断深化‘四史’学习, 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这次活动由莆田学院关工委和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主办,系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活动、莆田学院关工委“读懂中国”系列活动暨莆田学院“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校史的讲述,带动青年大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进一步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土木工程学院记者团 余雯颖 校团委青年媒体中心采编部 陈海虹)

责任编辑: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