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创业基础”课建设交流会

责任编辑:张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3-24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图为“创业基础”课建设交流会现场。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3月23日,莆田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在综合实训楼507(智慧教室)组织开展“创业基础”课建设交流会,会议由教务处陈庆堂副处长主持。15位开设“创业基础”课程负责人与会。

交流会主要针对自2022年春季学期起,学校全面推行《创业基础》课程以线下为主的“轻混合”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后,教师的开课情况与困难、学生参与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性、希望学校从哪些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等主题讨论展开。会上,土木工程学院柯珂和黄振霞、管理学院潘剑英、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黄春先和林昌、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刘成荣、黄靖、傅丽君和曾志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蓝绍桓、工艺美术学院吴晨阳和颜明锋、体育学院林桂池、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许珍梅以及音乐学院林琴等15位课程负责人一一作了经验分享。

柯珂肯定了学校进行《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她提到,学生反映之前线上教学时间有限、互动较少,往往效果不好。这学期做了改革后,不仅课时由8周增至16周,教师与学生在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也明显增强了。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潘剑英老师也表示赞同。

黄振霞表示,由于大一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想法较单一、项目一般较小,产品竞争力不足,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校内创业基地,既能给予学生创造的空间,又能用来孵化、存储他们的项目,进一步维护并培养他们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黄春先和林昌指出,他们课上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激情较高,这主要归因于他们得天独厚的工科优势以及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爱好。但是,他们要面对文本撰写、产品路演和展销、财务报价、商业运作等其他方面的劣势与弱点。蓝绍桓和许珍梅针对他们的发言表示需要通过专创融合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同时寻找不同专业的盟友,取长补短,壮大团队力量。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的3位老师建议,这门课不仅仅需要基础知识传授,还要探索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比如通过应邀企业讲师或校友等方式进课堂,同时解读“互联网+”大赛规则、要求,为学生指明创业方向。吴晨阳结合去深圳、台湾等外出交流经验,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大胆创新,不管创业项目大或小,都有落地开花结果的可能。

最后,陈庆堂对每位教师分享的经验给予肯定,并作了总结。加强创业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而“创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创业观念、唤醒创业意识和锻炼创业能力的根本。他强调,一是希望教师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及案例的讲解,使大学生熟悉并掌握创业与创新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去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创新。二是鼓励教师加强跨学院、跨专业以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同时,学校将从基地建设、资源整合、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为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在创业路上保驾护航。

据悉,本学期开展《创业基础》线下课程近有30门次,选课学生2600余名。这次交流会是莆田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全面推行《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而组织的,充分调动了教师探索翻转课堂助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性。

(教务处林建胡 供稿)

责任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