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7月17日上午,由莆田市侨联主办、莆田学院协办的2023年“中国寻根之旅”莆田文化研学营在莆田学院拉开帷幕,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35位莆籍海外华裔青少年相聚在莆田,开启为期9天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莆田文化学习体验之旅。

图为仪式现场。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 摄
本次研学营是疫情后莆田市侨联举办的首次线下营,是为了呼应莆籍海外侨团的要求,为了满足莆籍海外华侨华人让子女回到祖(籍)国和家乡莆田体验中华文化和了解中国国情以及莆田市情的迫切需求,旨在帮助莆籍华侨华人新生代中的青少年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莆田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营员们将在名师讲课传授、现场考察中学习了解体验中国传统书画剪纸艺术、楹联姓氏文化和莆仙戏、非遗木雕、世遗木兰陂、妈祖文化、莆田“智造”等莆田历史文化,感受悠久传统和现代魅力,还将参观多个华侨纪念馆展示馆以及侨捐项目,体会传承华侨爱国传统和华侨精神。

图为授旗仪式。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 摄
莆田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志源、莆田市侨办主任陈亮、莆田市侨联主席郭立红、莆田学院侨联主席李娜、巴西闽南同乡联谊总会会长杨志芳、阿根廷兴化同乡联谊总会会长林德恩等出席开营仪式。莆田市侨联二级调研员陈扬忠主持开营式。陈亮为此次研学营授旗。

图为莆田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志源致辞。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 摄
黄志源代表莆田学院对海外嘉宾及营员“回家”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海外交流成果、“五大五培”育人工程、留学生教育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此次2023年“中国寻根之旅”莆田学院站暨莆田文化研学营旨在帮助广大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加强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他希望,营员们在此次研学中认真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莆仙文化,在日后连接中外、贯通中外的实践中,成为中华文化的热情传播者、中华优秀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促进者,为架起中外友好往来的桥梁贡献力量。

图为莆田市侨联主席郭丽红致辞。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 摄
郭立红简要介绍了莆田的市情和侨情,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广大莆籍海外华裔青少年身上流淌着中华儿女的血脉、莆田大地的根魂。希望营员们学习祖辈的华侨精神,留住故乡情,在寻根中传递根和梦,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将所学、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海外的亲朋好友和同学伙伴,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

图为巴西闽南同乡联谊总会领队黄晓云发言。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 摄
巴西闽南同乡联谊总会领队黄晓云以亲身经历谈了旅居海外侨胞的愿望,对他们的子女长期在海外生活、教育,缺乏对祖(籍)国和家乡的了解和感情表示担忧,对侨联举办传统文化研学营活动表示赞赏,希望海外年轻一代更多的回来学习了解中国和家乡莆田。

图为营员代表郑翰林发言。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 摄
营员代表、来自巴西圣保罗的郑翰林同学代表全体研学营成员对精心策划安排此次研学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感谢,参与这次实践之旅、体验之旅、学习之旅和交流之旅,不仅丰富了暑期生活,还更为全面、更为广泛地了解祖国、认识家乡,增进了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为莆田学院图书馆馆长陈春阳授课。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 摄

图为活动合影。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 摄
会上,莆田学院图书馆馆长陈春阳围绕“文献名邦话莆田”的主题,从莆田的地理环境、文化、方言、民俗等六方面,向营员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莆仙文化教育课。

图为研学营营员参观校史馆。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 摄

图为参观合影。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 摄
仪式过后,营员参观了莆仙文献馆、莆田学院校史馆等校内建筑,对莆田学院的发展状况和独有的莆仙文化有了深入了解。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