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日子

责任编辑:朱秀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0-11-02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福建省第十四届运动会10月30日在妈祖故乡莆田完美落幕。这场注定不同寻常的体育盛会,给所有宾朋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为了这场莆田建市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盛会,作为莆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我校全体师生、员工把服务省运会视作份内事,以无私、热情、友爱、奉献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各项相关工作中。3000多名学子参与省运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千余名学生争当志愿者倾情服务。而更多的校领导、教职员工和学生也用各自的方式,为这场体育盛会添砖加瓦。他们个个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用心服务,用爱奉献,用一个个行动和一份份热情,诠释着对省运会的支持,为莆田市、也为福建省增光添彩。

风雨兼程 只为奉献美丽瞬间

10月23日晚那场气势磅礴的省运会开幕式演出,震撼全场。我校3000多名学生在风雨中的激情表演,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这场精彩纷呈的开幕式的5个篇章中,我校3000多名学生参与了序《八闽集结》、第二篇章《闽邦风流》、第三篇章《扬帆海西》及尾声《走向辉煌》的表演。这3000多名来自全校10个院系的学生,23日晚在台风“鲇鱼”带来的滂沱大雨中表演欢呼舞段、美少女舞段、妈祖功舞段、南少林舞段、透明球舞段、海浪舞段和水鼓舞段。当晚,风雨交加,雨滴打在脸上,雨水湿透衣裳,但3000多名学生个个不气馁,不退缩,他们轮番上场,在开幕式现场激扬的音乐声和密布的雨帘中,迎雨而舞,冒雨而跳,不折不扣演绎了每一个细节,尽情展现莆田学院学子生机勃发的精神风貌,掀起了一个个高潮,赢得了一片片赞誉。莆田市委书记杨根生称赞莆田学院师生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在开幕式上展现了莆田的形象和莆田学院的风采。

掌声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也许,只有这些浑身湿透的参演学生最清楚,为了这场上短短的几分钟,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

电信系大三学生罗建彬是南少林舞段的演员,这位来自仙游的学生对一路艰辛感触很深。他说,8月15日之前,接到通知的3000多名同学提前结束暑假,准时从全国各地赶回学校,备战省运会开幕式表演。当时酷暑难耐,骄阳似火,3000多人分节目分舞段在全校各个体育场所同时排练,从熟练动作、操作道具到排练队形,每天坚持演练,两个月风雨无阻。罗建彬说,一段时间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训练,5点半就得起床,为了确保几百人能按时到位,他所在的电信系班的班长许永煌每天5点起床,一间一间宿舍敲门叫醒同学。10月9日到22日是合成演练,为了方便总导演谢南的调遣,各个舞段强调团队精神,每天中午1点半开始,排队步行40分钟到莆田市体育中心合练,一路上许永煌跑前跑后维持秩序,保障安全。而在各个舞段,像许永煌这样的学生和老师,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开幕式上,800名浑身湿透的“美少女”,在雨中以动感十足的青春热舞深深感染了观众。而800名女生两个多月的艰辛排练却不为观众所知。800人,分组分段,一次一次地奔跑,一次一次地跳跃。特别是最后半个月合成排练中,同学们要穿内增高5厘米的舞鞋,走路、奔跑、跳跃,不断反复,许多人脚起泡了,磨破了,流血了,多次是在雨中排练,雨水一浸,钻心地痛。但这批80后、90后姑娘个个展示着坚强的一面,从不退缩,咬紧牙关反复训练。中文系大三学生吴桑桑由于疲劳半个月一直患感冒,仍然冒雨排练,直到23日晚那场雨中的正式表演。“能参加省运会开幕式演出,是个难得的机会,作为莆田人,这是值得自豪的事,再难我也会坚持。”吴桑桑说。来自甘肃白银的大二学生王静合成排练奔跑时摔倒了,膝盖受伤流血,回到宿舍几乎是由舍友搀扶着走路,但是,这个秀丽的姑娘仍然勇敢地带伤出现在开幕式上,和同伴们一起完成了雨中那完美的跳跃,留下了最美的一面。王静说:“能为福建省运动会服务,将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铿锵玫瑰,激越鼓点。被开幕式总导演谢南称为“一支免检队伍”的水鼓舞表演燃起了现场观众的激情。224名来自我校艺术系、数学系的学生,推着LED水晶鼓,翻飞鼓槌,舞动舞姿,在雨水四溅中激情演绎火热青春。这了这场精彩演出,编创教师唐丽钦和她的学生们付出了50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和汗水。由于接到任务时已是9月份,时间紧,技术要求高,这些临时组合的姑娘早出晚归,搬鼓、推鼓、跑动、站位、击鼓、舞蹈,反复训练,风雨兼程,伤了,病了,不下火线;黑了,瘦了,不言放弃。队员陈雪怡在一次训练时脚受伤缝了4针,仍然坚持排练。队员田梦雪来自湖南,她对参与省运会有着自己的看法:“很辛苦,但也很幸运。因为打的是‘水鼓’,开幕式上倾盆大雨反而给了大家无限的激情。队员们来自江苏、江西、山东、福建各地,大家共同为莆田争光,为省运添彩,收获很多,了解了妈祖文化,知道了文献名邦,也增强了团队意识,学会了坚强面对。”

参加海浪舞段演出的医学院学生吴伯雄也有着同样的感想。演出当晚,当吴伯雄和其他近千名同学奔向舞台时,他感到脚下突然钻心地痛,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受伤了,但他知道自己要是停下来,队伍可能受损,会影响演出效果。吴伯雄咬咬牙忍着钻心的痛,硬是完成了所有的表演动作。待他走向后台时,同学们才知道吴伯雄的脚被铁钉扎到,流了很多血。“很疼啊,但我们辛辛苦苦训练了2个月多,就为这几分钟的展示,不能留下遗憾,所以就坚持了下来。”吴伯雄坦言。

两个月多的艰辛付出,几分钟的激情演出,3000多名学子以坚强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演绎着精彩,也收获着精彩。

昼夜奔波 只为成为最美风景

如果说我校3000多名学子是省运会开幕式上一道道美丽的星光,那么,1000多名为省运会的精彩演绎而无悔奉献的志愿者,就是省运会这部恢弘乐章上一个个悦耳的音符。

“莆田首次举办省运会,我们是莆田学院的学生,为省运服务责无旁贷。”为了在省运会上展示莆院风采,学生志愿服务热情高涨,4月初志愿者招募一开始,我校就有2500多名学生报名争当志愿者,最后近千名当选,而没有当选的不少学生也乐当 “编外”志愿者。

省运会3000多名志愿者中,我校千余名志愿者成为主力军。他们作为城市志愿者、赛会志愿者、驻地志愿者、礼仪志愿者等等分布到各个赛场、驻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校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一个个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

土建系大二学生杨毅斌是志愿者的一员,10月25日到30日,他为篮球赛做服务。擦地、维持秩序、清洁卫生……这位来自漳州的小伙子对自己的服务项目特别投入,他研究了篮球赛上该注意的事项,琢磨着怎么在几十秒时间内把场地擦得更好,保证球员的安全。一开赛,他就全神贯注球员脚下的那片场地,以至于无暇顾及自己喜爱的篮球比赛。

大二中秘专业的叶婷婷是省运会沙滩排球赛的志愿者。这场比赛开赛时正是炎炎夏日,每天5时多,叶婷婷和其他84名同学就要自己坐车到市体育中心服务。一场30多分钟的比赛,平沙次数多达7次,4名负责平沙的志愿者拿着重10公斤的铁扒,在30秒内把沙整平,动作要求“快、准、齐”。几个来回,几名志愿者个个汗如雨下,累得几乎直不起腰。叶婷婷说,尽管有手套保护,但负责平沙的同学手上仍磨出水泡,破了,又磨出泡。几天下来,有志愿者累得连筷子都拿不稳。而5名在场地四周捡球的女生同样汗流浃背,原本白嫩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尽管这样,她们个个做得尽心,笑得灿烂,以优质服务赢得了好评。莆田市副市长张丽冰鼓励她们“一如既往怀抱热情去服务”,还和她们合影留念。

“这么多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努力,十分难得,虽然很累,也很单调,甚至很琐碎,但机会不多,很有意义。”刘东升参加多项服务工作,火种采集活动,他到湄洲岛现场服务;开幕式现场,他和300多名志愿者一起冒雨负责引导、安保等服务。单为1.8万份赠品装袋,他们就整整装了6个多小时,手酸得都抬不起来,跟车20多趟,冒着雨准确无误地把1.8万份赠品袋一一摆放在每一个座位底下。而负责开幕式现场大型LED屏幕擦拭的40名志愿者更不轻松,他们无暇顾及湿淋淋的自己,没时间擦拭脸上的雨水,却要抢时间擦拭雨中的LED屏幕,以保证晚会现场的效果。

志愿者身处一线,虽然工作可能微不足道,但却关乎莆田的形象。数学系大二学生郑惠芳既当赛会志愿者,也当礼仪志愿者。她和学校80名同学一起接受严格的礼仪训练,穿着高跟鞋,练习站姿、坐姿、微笑、举盘、举牌、走路等,脚起泡,手受伤,一天练笑,脸上肌肉几乎僵硬,但她和队员们个个神情专注,一丝不苟。“我们的服务展示的是莆田的风采,体现的是莆田学院学子的素质,很辛苦,但我们很努力。”正是郑惠芳和同伴们的努力,使气质高雅的莆田学院礼仪志愿者成为省运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149人参与倒计时100天宣传活动、40人服务游泳馆、105人服务足球赛、140人服务闭幕式……”这是一份长长的安排表,就在我校志愿者林杰的脑子里。上千名的志愿者,数不清多少次的临时调遣,把负责协调的林杰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要接听几百个电话,有时候6点多,林杰就已经带着志愿者赶往某个场馆了。有一天,中午1点负责人来电话临时要150名志愿者,要求2点到达,林杰和其他几名志愿者打了200多个电话,终于把150名志愿者按时调到指定场馆。“太辛苦了,那段时间几乎没睡个好觉,但能为省运会出一份力,是件有意义的事。”这位来自福清的小伙子始终不缺热情和自信。

烈日下清理场地,风雨中搬运器材,赛场内捡球记分,赛场外维持秩序,进驻地端茶送水,上街头宣传讲解……千余名志愿者同心抒写千余个志愿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人“精彩,一起来”;他们用青春和热情,亮出“莆田学院”这一闪亮的名片,那片美丽的风景。

齐心协力 只为盛会增光添彩

在我校,为省运会的精彩演绎而服务的还不止这4000多名学生。

4000多人服务省运会,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打好服务省运会开幕式这一战役,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成立了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柴生为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郑才木多次在会上强调,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将最精彩的节目、最良好的精神面貌呈现给全省人民。郑才木、余建辉、陈柴生、黄金森等校领导更是多次到排练现场,为学生鼓劲加油。而校办公室、团委、学工处、后勤管理处、宣传部、保卫处等等各有关部门的同志经常加班加点,辛勤付出。校团委全盘协调组织,时刻守护在学生的身边,排忧解难,保驾护航。自10月9日起每天都有几千名学生前往市体育中心合练,时间持续半个月,后勤管理处的同志为学生配餐、送餐,为雨中排练的学生备上姜汤、热水,倾注了满满爱心。管理学院、艺术系、外语系等各院系领导、指导老师、辅导员时刻坚守一线,提供指导和服务。两个月来,这些负责人、老师和学生一样起早摸黑,经常5点开工22点收工;和学生一道步行、等待,一站就可能是七八个小时;和学生一起在排练场地吃盒饭,一吃就是半个月。这些默默坚守的老师队伍中,有老师为了省运会推迟了婚期,有老师提前给幼小的孩子断奶,有老师无暇顾及生病的老人孩子,大家就为那个共同的目标:为省运会添精彩。正是这支尽心尽责的领导、教师队伍,筑就了坚强的后盾,为学生更好地服务省运会,创造了无限可能。

我校首次承办省运会足球赛,为篮球赛、排球赛提供场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投入资金改善设施。基建、后勤部门的同志节假日不断线,建设足球场,修缮篮球、排球场。各相关部门的同志更是心往一处使,分工负责投入足球赛的竞赛处、新闻宣传处、安全保卫处、办公室、场地器材处、行政接待处工作,把一场足球赛办得有声有色,受到足球赛裁判陈国强的高度赞扬。

在我校,像这样默默地为省运会作贡献的队伍,还有很多。

为确保省运会举办期间莆田市的交通畅通、行人安全,电信系学生自发组织,自10月中旬开始,利用每周二和双休日时间,走上街头,携手莆田城厢交警做文明向导,劝导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规范行驶,劝导人们不要闯红灯。数学系老师带领学生,与莆田市公交公司合作,在莆田1路公交车、步行街、市公交东站等地进行宣传活动,学生们分发宣传单,宣传公交文明和省运会概况,并为公交车和公交站点清洁。土建系老师也组织学生深入莆田市各大广场、小区,对省运会的场馆建设进行宣传。体育系学生利用假期,在莆田市中心的凤凰山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健身理念。中文系则组建了一支由教师党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服务队,利用假日深入莆田市区的各个角落,分发和现场解说《全民省运知多少》宣传册子,宣传文明礼仪等。他们用一份份真诚和微笑擦亮莆田这个窗口,为省运会喝彩。

因为全心全意,所以精彩无限。

因为尽心尽力,所以魅力无穷。

我校这批服务省运会的师生,他们只是一个个不起眼的配角,却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和无限的热情,在默默中把美丽传递,在默默中把文明播撒,在默默中把形象树起。他们把对省运会的支持化作真诚的付出,为省运加油,为省运呐喊,为省运奉献,在省运会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朱秀兰)

责任编辑:朱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