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创三甲 继往开来谱华章

责任编辑:阮榕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02-10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这是一条漫长的创建之路,15年征途充满了几多风雨。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下简称“三甲”)是目前医院等级评审中的最高等级,从“三乙”到“三甲”,附属医院走过了15年岁月。2010年12月,经省卫生厅批准,附属医院以优异的成绩晋级为“三甲”医院,百年名院破茧成蝶,梦圆“三甲”。

回顾这条不平凡的创建之路,每一步都饱含着全院职工的辛勤汗水,每一步都牢牢地铭刻在医院的发展史上,也将记载在我市卫生系统的光荣史册中。

抢抓机遇 绘就科学的发展规划

自1996年成为莆田市首家“三乙”医院以来,附属医院几任院领导都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改革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谋划医院发展未来。进入新世纪,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以林海滨院长为首的本届领导班子迎难而上,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提升医院整体竞争力出发,提出了“加快新区建设,完善本部功能,争创三甲医院”的发展战略,并带领全院职工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奋力拼搏,通过抓质量、抓安全、抓服务、抓内涵、抓管理,使附属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医、教、研等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广泛动员 营造良好的迎评氛围

2006年,医院在全市率先启动“三甲”医院评审工作,由于硬件和软件上还存在差距,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但全院职工仍然不气妥,不放弃,把评审当做一次难得的“把脉会诊”、“大练兵”。之后三年中,医院继续按照《福建省医院评价和评审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三级综合性医院评审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全体职工认真开展“三甲”医院评审工作,积极参加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评价等活动。市委、市政府、莆田学院、市卫生局领导对附属医院“三甲”评审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莅院调研,解决实际困难。市政府专门下发《会议纪要》,指示附属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创“三甲”。 院领导班子成员统一思想认识,把它作为推动医院发展的首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多次召开了动员大会和专题会,对评审工作进行研究部署。院迎评办认真对照评审方案,把整改内容逐条细化为具体的评价指标,把任务分解到具体的科室和人员。同时通过编发《迎评快讯》的形式通报迎评动态,使全院上上下下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迎评氛围。

加强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高水平的医疗质量是医院品牌的基石和医院生命力源泉。多年来,附属医院始终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以保证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质量为归宿,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医院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对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各科室每月进行自查,院质控办每月不定期进行检查,院领导每月不定期带队督查。每月检查情况编制《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简讯》下发各科室,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下发整改反馈单,要求相关科室进行限期整改,消除隐患。不断加强病案管理,医院从抓医疗文书质量和环节质量入手,加强医疗文书质量检查,每个月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进行抽查,每季度检查归档病历,奖优罚劣。同时不断改进和增加运行病历监控内容项目,由最早监控7个关键项目,增加为30个单项否决项目。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归档病历的甲级率分别为97.36%、93.12%、95.41%。不断加强对医技科室的医疗质量监控,有针对地制定具体检查指标,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不断加强医疗安全管理,设立“病人安全报告奖”,对医务人员报告按规定给予奖励。在2009年省卫生厅医院评价督导检查中作为一个工作亮点:建立较完善的医疗安全报告制度,落实较好。制定《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等规定,加强对病人身份识别管理工作。对急诊转住院、转科病人、手术交接病人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门流程或交接表,加强病人的身份识别管理工作,确保病人身份的准确性,保障病人安全。不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不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考核,合格率100%。

医院狠抓护理质量管理,继续开展整体护理和“星级护士”、“健康教育先进小组”、“优秀护士”等评选活动。分批分层次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成绩合格率分别为99.5%、98.9%和100%。坚持护理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和量化评分,并提出整改措施。护理质控平均成绩达到99.4%,病人满意度为97.5%。

进一步规范“三基”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每年组织35周岁及以下医师“三基”培训考核,对考核不及格的医师,及时组织补考。并邀请有关专家对年轻医务人员进行呼吸机使用、心肺复苏、“甲流”防治等专题讲座,确实提高医师综合诊疗水平。在2008年9月份省厅组织的“三基”技能竞赛中,附属医院代表队医师组取得了团体优秀奖1项,外科组及妇产科组医师各取得个人二等奖1项。

以人为本,抓好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附属医院坚持以科技为主导,抓好学科建设,促进整实力提高和可技续发展。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专题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品牌、科研方向等进行研讨,听取建设性意见,研究学科发展工作。实施重点扶持“十一五”期间确定的医院重点学科计划,给予政策倾斜,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为了加快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医院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到省外进修学习、考研攻博。近几年来已先后选送60多位考研读博;还选送50多位技术骨干到省内外知名的大医院进修;派出近1000人次到国内外参加学术交流和考察。坚持科技兴院的办院方针,2007年以来,附属医院获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自然科学高校专项基金立项6项,省科技开发计划项目1项,厅(市)级立项46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全院医务人员在省级以上正式杂志发表论文1500多篇,其中国家级600多篇,发表1篇SCI文章。

健全制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为了应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院系合一后,附属医院(莆田学院临床医学系)始终将内涵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教学评估工作,逐条落实教学水平评估及教学质量要求,决心通过本科评估中附属医院的建设与评审,促进教学基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医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实行老教师联系青年教师制度,进行“传帮带”,不断丰富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组织参加每年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能力测试及教学职称评审。现有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9人;福建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共22人,莆田学院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77人,省人事厅批准的教授1人、副教授任职资格37人。医院通过对课堂教学、见学和实习教学质量的控制、教案讲稿的检查与评比、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医院还鼓励教师创建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目前临床医学专科层次校级精品课程3门;本学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6门。近几年来,医院共承担了临床医学本科1个班次、3门临床课程、752余学时的见习、实习任务,培养了硕士近30人。共接纳实习生及进修生500多人,举办院内临床实习生专业知识讲座50余场。去年,医院还顺利通过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审。

加大投入 不断改善医院的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

医院有计划地引进高新医疗设备,并适时培训医务人员,让设备和技术相匹配,充分发挥设备和人员优势,并转变成技术优势。现在,医院拥有美国GE公司1.5T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多层螺旋CT、全身CT、西门子大型数字化C臂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系统(DSA)、全数字化X线摄影机(DR)、计算机X线摄影机(CR)、进口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央监护系统、手术显微镜等10万以上大中型医疗设备200多台(件),设备总值2亿多元,为提高医院的诊疗手段和技术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参照“三甲”医院标准要求,3年共投资500多万元,对医院现有的布局重新进行设计,通过内部挖潜、外部拓展等措施,大力压缩行政用房,腾出了医保办、设备科共4间用房作为医疗用房,腾出3套集资房作为总住院医师及口腔科、B超室、心电图室医生值班室; 调整改造健康体检科、康复医学科布局,使其布局更趋合理。根据科室需求,对感染性疾病科肠道病房、手术室、介入导管室、病区药房、神经内科应、急病房等科室进行改造和装修,增设重症医学科病人家属休息室;调整改造血透室、重症医学科;对新旧病房楼阳台进行扩建,改造圣路加楼的呼吸内科等,有效增加床位200余张;为应对“甲流”新建两座活动房做为诊室;改造成停车场,进一步缓解医院停车难问题。

为缓解医患供求矛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医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城郊征地180亩,拟投资5个亿建设新区,该工程已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严格按照“三甲”医院标准设计建设,整体规划重视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与现代医疗设施的协调,不但力求功能齐全、设施一流、设备先进,而且追求环境和绿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延寿溪旁的荔枝林带创建生态型医院,并预留有直升机停机坪和2000个停车位。该工程已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病房大楼和门诊医技综合楼主体结构封顶,现已进入实质性装修阶段,争取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强化管理 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结合三级综合性医院评审、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评价等活动,近年来,医院在科室管理、学科建设、成本控制、职业道德、院务公开等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门诊费,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坚决制止乱收费,严惩开大处方,杜绝乱检查。去年医院门诊人均费用160.46元,比控制数低1.76元,减幅1.08%;出院者人均医药费用6625.70元,比控制数低308.80元,减幅4.45%,有效缓解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同时,倡导医护人员尊重关怀关注患者,用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与病人交流,以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为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受到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医院也逐渐成为百姓信赖和满意的医院。前来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加,2010年医院门诊量近90万人次,比增3.15%;出院总数3.4万人次,比增 5.89%。

众志成城创三甲,继往开来谱华章。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附属医院迎来了成功晋级“三甲”医院的丰硕成果。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一医院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锐意进取的医院领导班子按照“整合两区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服务品质,打造一流品牌”的发展战略,以成功晋级"三甲"医院为里程碑,乘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东风,大手笔描绘了跨越式发展宏图。当前,医院正不断加快新区建设步伐,争取下半年投入使用,长期以来制约医院发展规模的瓶颈即将突破。根据医院“十二五”规划,医院正着手借鉴国内外集团化医院发展模式,以医院新区为主体,整合市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院,成立“莆田医院医疗集团”。同时,医院正在探索试行“一院两制”,在国家政策许可下,吸引民资、国际跨国集团及央企,进行强强合作。一所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绩效一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集团化、国际化生态型医院将以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宜居港城保驾护航。(附属医院 严俊腾)

责任编辑:阮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