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赖晨龙:躬耕白沙 驻扎田厝

责任编辑:朱秀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08-04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我自小在农村土生土长,对农村的生活环境较为熟悉,对土地和农民怀有深厚情感,来到这里,就想用真情服务村民,做村民的贴心人。”莆田市白沙镇田厝村大学生村官赖晨龙的一席话朴实而又感人。

赖晨龙是我校2010届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同级的同学有的去了外地创业,有的找了安稳的工作,有的选择更高层的进修,而他却甘愿“窝居”大山深处的田厝村,认定要从基层做起。“踏上岗位,走下基层。躬耕白沙,驻扎田厝。”赖晨龙时常以这十六个字勉励自己。

来白沙镇田厝村一年,期间赖晨龙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村支部书记、主任和村支委的日常工作,兼任镇里的共青团副书记、组织干事、村建站干事等职务。具体负责镇里的清洁家园工作、村建审批、党员发展,及村里的饮水源整治、集镇供水工程和垃圾焚烧等。这些事,件件都直面村民,都需要亲力亲为。工作头绪杂,事务繁多,对此赖晨龙没有抱怨,不管何等繁杂,他都尽心尽责的去做。田厝村党支部书记陈洪耀说,“这小伙子有文化,有活力,我们农村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他勤劳,勤奋,谦虚,任劳任怨,初出茅庐却很快就进入角色,如今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比我们这些老人家还多。”一年多的时间里,赖晨龙勤劳、实干赢得基层干部的一致好评。

赖晨龙坦言,刚到村里时很不适应,突然从衣食无忧的象牙塔生活到要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和基层村民友好相处,从喧闹的城市到静谧得只闻蛙鸣蚊嗡的乡村,其间确实也没少碰过钉子。当时,初来乍到就面临饮水源整治问题,这不仅关系着萩芦溪下游人们的饮水安全也关系到上游大部分村民的利益。饮水源整治是针对家禽养殖,关键是猪的养殖,“一头猪的排污量相当于七八个人的排污量。”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他挨家挨户地通知群众,限期整改。期满后,仍不乏有“钉子户”,他配合镇工作队,拆除猪圈、鸡舍、鸭舍等,并做好丈量面积、登记造册的工作,尽可能地为群众争取一定的补偿。他说,“那段时间,我天天一大早就往各家禽圈跑,一天下来灰头土脸,臭气冲天,但鸡猪鸭是村民重要的财产,所以要尽量让村民满意。”为了防止家禽养殖有回潮现象出现,他用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给群众讲政策,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资金问题一直是农村发展的绊脚石,对此赖晨龙努力通过多种渠道为田厝村争取资金,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外独立交流,争取有效资源。农村的师资匮乏,他准备下学期每周挤些时间为村里的孩子上英语课。他还隔三差五地走访,对村里的留守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六一节”给孩子们送去一些学习用品。

工作之余,赖晨龙会随处串门,到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看老人们搓麻将,到村民家里走访,侃侃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聊聊村民的生活近况,问问老人们的健康状况。现在村民大老远遇见他,总会招呼着聊上几句,有事没事就邀到家里坐坐,喝泡茶,俨然“自家人”。

赖晨龙给自己的村官工作做了这样的总结:三心一性。细心,细心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的需要和困难,细心做事做人;热心,热心帮助群众,急群众之所急;耐心,耐心沟通,耐心解答,耐心做事;综合性人才,多岗位锻炼,提升综合性素质,做综合性人才。他还给学第学妹们建言:大学期间一定得多锻炼自己。

一年来,赖晨龙黑了,瘦了,但他依然笑对未来,他说接下来仍有很多工作在等着他:组织跟进向莆铁路的安置工作、做好兴尤高速的拆迁工作、为田厝村争取资金等,于他都是艰巨的挑战。他打趣说自己把N个第一次都献给了田厝山旮旯里的这片土地:第一次转型当村官,第一次走访,第一次在农户人家吃饭,第一次下工地……他几乎走遍了乡间的每一处角落,踏遍了每一寸土地。于他未来是未知的,当下他要做的便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自己的诺言,真真切切的做村民的知心人,在磨练中丰富阅历升华自己。 刘欢欢

责任编辑:朱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