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如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如何根据学校办学基础,适应莆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育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各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如何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连日来,我校教职员工围绕新时期学校的定位、特色、发展,掀起“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热潮,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1.3万多,教职员工1000多人。作为莆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确定了“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布局合理、根植地方、特色鲜明的理、工、文、管、医、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明确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学校升本近10年来,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各门类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学校被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十二五”时期,随着“海西“战略和福建省、莆田市“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实施,福建省、莆田市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也将使区域经济社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面对机遇和挑战,我校及时更新观念,强化内涵发展的思路,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对“如何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工发展搭建平台、为地方发展提供服务”等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思考,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校教职员工放弃假期,暑假期间全面投入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学习领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机关各职能部门结合各自的职责,就“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等重点议题,提出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的意见和建议;社科部、管理学院、中文系、电信系、土建系等各院系部、教学单位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等工作,提出内涵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队伍结构的优化等工作中。一系列求真务实、极具针对性的研讨、整改,将全面促进教职员工在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服务社会、科学管理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增强学校在同类院校中的综合竞争力。
责任编辑:朱秀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