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讲座现场。

巫奕龙讲解公信力的作用。
以上图片由艺术系记者团林梁提供。

巫奕龙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莆田学院报记者 童少斌 摄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4月12日下午,应我校党委宣传部邀请,新华社福建分社副总编、高级记者巫奕龙在科学楼东报告厅为广大新闻爱好者作题为“读《论语》说新闻”的讲座。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朱新华、校报编辑、校新闻中心成员、各院系记者团成员、新闻专业学生以及众多文学爱好者到场聆听,讲座由朱新华主持。
讲座中,巫奕龙从《论语》的基本观点出发,探讨新闻采写的根本问题。重点讲述了“新闻是什么”、“写什么”两方面的内容。
巫奕龙首先从孔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观点中提出“真实是新闻写作的根本”。从新闻传播中的“魔弹论”理论和施拉姆大众传播喇叭模式分析了真实的重要性,失去公信力是媒体所不能承受之轻。就新闻的定义,他指出,真实是第一性,新闻是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
谈到新闻写作,他说道,“和而不同”才能全面而生动地再现真实,新闻写作必须从“不同”着眼,充分展现新闻的价值。同时,他列举了大量新闻案例讲述了假新闻和新闻采写在重大问题上缺位、失语的问题。
讲座最后,巫奕龙阐述了新闻显著的五大要素:及时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追求真实,挖掘真实,记录真实,再现真实,记者责无旁贷,媒体命脉所系。”巫奕龙再一次强调了真实为新闻之本。巫奕龙还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了交流,并对我校同学提出的问题表示赞赏。
“听了巫总编的讲座,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一名记者,要真实地报导身边所发生的新闻事迹,不能因为利益而蒙蔽了自己的良心,身为一名校园记者也是一样的。”校广播电台记者石莹莹说道。中文系团委新闻部记者陈筱芬告诉记者,“听了巫总编的讲演如沐春风,他举的例子生动而且有趣,使我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对新闻人很有益的讲座,作为校园记者的一员我深受启发,不仅使我进一步了解了记者写新闻的基本素质与本领,还对我的校园记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新闻链接:巫奕龙,新华社福建分社副总编,高级记者,1963年生,祖籍武平,就读龙岩实验小学、龙岩二中,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国际新闻专业,之后在新华社福建分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期间2000年8月至2001年底援藏,在新华社西藏分社工作。(莆田学院报记者 饶泽滢 环生系记者团 刘超琪)
责任编辑:李明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