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颁奖大会现场。

图为翁若平在会上讲话。

图为王金煌在会上讲话。

图为林萍兰主持会议。

图为詹珊教授作点评。

图为黄披星评点作品。

图为一等奖作者上台领奖。

图为二等奖作者上台领奖。

图为三等奖作者上台领奖。 莆田学院报记者 李聪敏 摄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1月9日上午,第五届“木帆船杯”莆田学院文学奖颁奖大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莆田学院党委副书记翁若平,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作家诗人王金煌,莆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康桥,莆田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林萍兰,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朱新华,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詹珊,《莆田文学》主编、诗人杨雪帆,本届文学奖协办方木帆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代表陈雪珠,莆田市部分作家黄披星、陈北、陈言、林落木、小谢、南木、麦冬等出席会议。本届征文比赛获奖作者,校内各文学社团、记者团代表,莆田市新闻单位记者等与会。颁奖仪式由林萍兰主持。
会上,林萍兰介绍了本届征文大赛的基本情况,并宣读了表彰决定。
据悉,自2015年3月25日始,莆田学院面向全校师生、教职工、广大校友及文学爱好者,开展第五届“木帆船”杯莆田学院文学奖征文评选活动。本次活动由木帆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莆田学院报》承办。六个多月来,莆田学院广大师生及校友积极响应征文活动,共收到近200篇征文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质量较高。经校内外有关专家评选,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5名。具体是,一等奖:《岛的风和雨》(小说)作者陈耀峰(14新闻);二等奖:《大白兔·结大瓜》(散文)作者蒲莎莎(12秘书)、《阿门》(小说)作者张超然(14中文);三等奖:《我们的明天》(小说)作者林映月(13计教) 、《向北》(小说)作者宋铖宁(14视传) ;《人间指南》(小说)作者陈耀峰(14新闻) ;优秀奖:《阿伍》(小说)作者白玫(13日语)、《“不古”的现象与“古”的人心》(散文)吉峰(文传院) 、《六月·莫忘》(诗歌)作者曾丹艺(14临床) 、《乡愁》(散文)作者曾育清(学工处) 、《满月》(小说)作者洪振忠(12广告)、《关于快乐》(散文)作者徐维玮(学工处) 、《象牙塔里的人们》(小说)作者陈军铭(12室内) 、《洪夏的红》(小说)作者郭荣平(12外汉) 、《回家》(散文)作者张慧琛(14临床)、《香之韵》(散文)作者邱钰(14公管) 、《那住着永恒的河》(散文)作者 陈燕清(14临床) 、《咔咔作响的齿轮和马》(诗歌)作者庄仁杰(12英教) 、《妄言》(散文)作者毛钰珏(14工艺) 、《党爷择婿》(小说)作者黄巧媚(14会计) 、《返程》(散文)作者黄诗楣(15商英) 。
与会领导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本届文学奖协办方木帆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代表陈雪珠在讲话中鼓励更多热爱文学的同学执笔书写自己的青春,表示公司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莆田学院的文学奖活动。
詹姗教授与作家黄披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本届文学奖作品作精彩点评。获奖代表陈耀峰、蒲莎莎、张超然、林映月、白玫先后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及对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应邀到会的王金煌在表彰会上深情回忆自己与母校莆田学院的故事,以及自己与文学的故事,并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一是时隔20多年,学校对文学氛围的营造、对文脉的传承以及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对人文学科的重视令他感动;二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在,有这么一批莆田市文学界的作家们无私地赞助高校文学奖活动、助力莆田学院学子的文学梦令他感动。王金煌用“选择”、“坚持”、“超越”三个关键词与莆田学院学子们分享了他的写作体验:理性选择方向,长久坚持初衷,不断超越自我。一、选择。大学时代,你的选择或将决定你的一生,要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东西,而一旦选定,就要有决心,有热情,能吃苦,因为文学之路,是孤独而又漫长的。二、坚持。理想确定了,就要坚持下去。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要面对很对,在文学路上,能不能坚持下来相当重要。三、超越。只有超越才会有突破,要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别人,要随时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才能把文学做得更好。
翁若平在会上对莆田学院文学奖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传播正能量。文学不仅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拷问。学校师生通过飞舞的笔尖和激扬的文字来展现师生的精神风貌和亮丽风采,丰富了校园学习生活。希望广大师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有方向感,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作更多能够体现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的校园文学作品,以优秀的作品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道德情操、引领校园新风尚。二是拓展好平台。木帆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莆田市文学界的作家朋友助力莆田学院学子,为学子们搭建了一个实现文学梦的好平台,学校宣传部门要为这个平台添砖加瓦,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力争对校园爱好者的激励更加有力,对文学创作的导向更加鲜明,推出更多师生喜爱的具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从而推动学校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提高学校文明建设水平。三是打造新品牌。要通过文学奖活动鼓励学生多创作,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希望广大师生和文学爱好者能在文学之灯的引领下,继承莆田文献名邦的品质,勤勉学习,感悟生活,积极创作,开辟校园文学新路,更好地担当起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凸显校园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学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莆田学院报见习记者 龚青南)
责任编辑:朱秀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