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故事,你怎么发现?—— 湄洲日报社记者吴伟锋为莆田学院校园记者作培训

责任编辑:阙丽君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1-06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图为讲座现场。莆田学院报记者 袁婷婷摄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11月5日晚,由《湄洲日报》记者吴伟锋主讲的《校园里故事,你怎么发现?——一位一线实战记者看出多一点的“新闻味道”》主题培训讲座在李文正教学楼西梯顺利开展,来自莆田学院融媒体中心、校团委、校易班及各二级学院记者到场聆听。

“新闻的挖掘不要停留在表面”,吴伟锋如是说道。他首先描述电影《少年的你》巧妙地切入新闻发现的话题,并且用自己就在刚刚的所见所闻来向大家表示,新闻话题的发现是有技巧的。他指出,好新闻来自日常细小的观察,要有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许多新闻线索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学校的通告栏、社团活动宣传海报、校园周边等等都是学生记者发现新闻的渠道,还要多多留意师生热议的事件、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眼睛要看脑袋要想。

吴伟锋向大家阐述了新闻写作要如何点到为止,在写作过程中避免面面俱到和赘述,要突出中心思想。

写新闻要迅速固定背景资料,构建文章框架,用词精巧,尊重当地习俗,运用适合的标题。吴伟峰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整理的《湄洲日报》的部分文章,从这些文章中灵活地剥离出了新闻的写作技巧和处理标题的方法。“标题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要写得‘够偏、够冷、够新奇’。”吴伟峰介绍写标题技巧时说。

培训会上,许多同学争相提问,吴伟锋以亲身经历和实际情况一一作答。

同学提问:“如何写好一篇新闻稿?”“采访时怎样才能挖掘出更多内容?”吴伟峰分析道,写文章不要太冗杂,保证导语和正文的完整性是必要的。正文的内容不宜过多,要有所侧重。文字要平实,不要过多累赘。材料收集要全面,且要学会应用,学会看出其中的亮点。采访时不要太直接,要学会委婉表达,学会随机应变。

(莆田学院报记者 袁婷婷 见习记者 吴逸洋 程倩倩)

责任编辑: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