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播学院举办第一期 研究生读书分享会

责任编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3-07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分享,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并促进学术交流与互动,文化与传播学院计划于本学期举办“弘文讲坛”之研究生系列读书分享会,共分16期,每周1期。

“春日读书滋味长”。3月6日下午,新传231全体研究生在弘文楼401举办了第一期读书分享会。莆田学院科研处处长陈祖芬、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帅志强、研究生导师刘志、王晶、唐沛以及管理学院朱朔等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image.png

图为第一期读书分享会现场。

第一期读书会分享人为新传231陈静怡同学,分享书目为《乌合之众》,研究生郑秋琴担任本次读书分享会主持人。静怡首先从创作背景着手,从导读、书本概括、精读分享、批判反思四个方面对《乌合之众》进行分享。接下来她从什么是群体、群体是如何形成的、怎么样领导群体三部分来解读本书。同时也分享了她读完该书的读书心得。比如书中提到群体情感的激烈程度还会因为责任感的缺乏而得到增加。她表示因为法不责众,所以个人在群体中的存在感会被淹没,个人的恶念也会在黑暗中嚣张。

image.png

图为陈静怡同学分享《乌合之众》。

分享阶段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悟。阙琼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群体极化带来的聚集并非都是书中所言的负面影响,还可能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比如群体高度的关注的一些社会事件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使得事情得以发酵进而促进事件的解决。朱朔老师表示,这本《乌合之众》1895年首次出版,距今100余年,该书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以及群体心理的成因,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人性的私欲,对人们理解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image.png

图为评委老师认真听讲。

祖芬老师做最后的发言总结。她首先肯定静怡同学对此次读书会的充分准备,其次她从如何读书的角度和同学们总结分享了以下的经验:一是要验证,有些书出版时间较早,但是经典之作仍有当今时代的借鉴意义,在深读任何书籍的情况下,都可以把书中的某些观点结合时事进行验证,指出其观点在新时代的意义和不足。二是要批判,书本不是完全正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观点可能已经不适合了,应当有自己的思辨思维。三是要迁移,把经典之作中已有的知识吸收内化为自己写论文时输出的语料和观点。

image.png

图为陈祖芬发言总结。

通过学生的分享、研讨和导师的答疑、点评,本期读书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作为第二课堂,读书会的成功举办将对进一步在研究生当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与传播学院 何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