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编委走进教室 讲授新媒体的产出与创作

责任编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1-09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11月8日上午,在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课堂上,举办“新媒体内容的产出与创作”专题讲座。特别邀请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编委、办公室主任吴清泉担任主讲人。新闻系211、212班学生踊跃参与。

吴清泉主任在新闻界从业多年,于各类媒体上发表2000多篇,300余万字新闻作品,多次获得“福建新闻奖”等重量级奖项,具有丰富的新媒体作品创作经验。

在讲座中,吴清泉主任从自身经历出发,分析了新媒体内容创作的现状和趋势。他提到,今后的媒体,至少充当六种角色:人与人的媒介、人与机器的媒介、人与技术的媒介、人与信息的媒介、人与平台的媒介、人与万物的媒介。同时也以贴近生活的例子,深入浅出地为同学解读新媒体创作过程中的重、难点,使知识点变得鲜活易懂。

同学们也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并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重点,认真倾听每一个观点。

在讲座中,吴清泉主任特别举‘新’字为新闻创作的原则,他说,‘新’左为‘亲’,就是要“亲近自然、亲近弱者、亲近生活、亲近生命、亲近你生活的土地”;右为‘斤’,“一斤一两,都有重量、份量,所以新闻创作必须要有温度、厚度、高度,不能单纯局限于新闻内容本身”。同时,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多记录,多见闻,多练习,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和深度思考的作品。

座谈会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吴黎莉与刘硕等多位同学也提出自己在新媒体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吴清泉主任结合自身经历,耐心详细地解答他们的疑惑,并给予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任课老师林保成教授表示,本次专题讲座就是为了缩短教室与业界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实务认知与应用能力,让同学们可以在新媒体内容的产出和创作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在未来如果有机会,也会继续邀请不同的传播业界专家走入教室。讲座结束后,新闻212班林秋盈同学说:“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于新媒体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我也会将今日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做出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

(文化与传播学院 谢珊婷 蔺正阳)

图为互动环节吴清泉解答学生疑惑。谢珊婷 摄

图为吴清泉主任向学生分享关于新媒体内容创作的经验。蔺正阳 摄

图为吴清泉主任与学生互动。蔺正阳 摄

图为新闻班师生认真倾听讲座。谢珊婷 摄

图为新闻班师生与吴清泉主任合影。蔺正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