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刊登我校以德树人育奇葩的长篇通讯

责任编辑:朱秀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09-30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福建日报2011年9月28日科教版刊登我校以德树人育奇葩的长篇通讯,全文如下:

学校名片:

莆田学院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无数莆田海内外乡亲情牵故园、心系桑梓、兴教助学的历史。

久享“文献名邦”美誉的妈祖故乡莆田市,是著名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近80万人,这些乡亲不管离家多久,闯荡多远,始终牵挂着家乡的高等教育发展。

至目前,海内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中的莆仙乡亲和社会各界,向莆田学院捐赠资金已近1亿元,用于建设学校大楼、完善师资队伍、兴办海外合作班、扶持学术尖子赴海外深造、资助贫困学生、设立奖教奖学基金、添置实验设备及图书资料。

各方资助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助推了学校建设和发展,也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铸就了学校精神文明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座座精神丰碑。

这一座座丰碑,就是一个个立德树人、特色育人的生动教材,对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让师生在这独特的氛围中得到心性的滋养和人格的提升。爱国爱乡爱校的理想和信念在师生中生根发芽,并化作推动学校更好发展的力量源泉。学校因此先后被福建省侨联、全国侨联命名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莆田学院:以德树人育奇葩

精神丰碑

“家乡要有一所本科大学”。这曾经是所有莆田人民的共同心愿。因了这个心愿,莆田学院的诞生,倾注了海内外莆田乡亲的极大热情。莆田学院及其前身莆田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得到了海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许多华人华侨、集体、个人捐资助学的故事已在莆田传为美谈。

1989年,回乡省亲的香港同胞许国雄先生看到当时的学校教学设施十分简陋,当即捐资51万元兴建图书馆一期工程,为纪念其父亲冠名为“许楼光图书馆”,这是侨胞为原莆田高专捐建的首项工程。此后,许氏家族几代人再传佳话,接力助学。1992年许国雄先生的子女许奇锋、许奇才、许奇有、许红丹四兄妹捐资215万元兴建“雄馨教学楼”,1995年,四兄妹秉承父志,捐资300万元兴建图书馆扩建工程。同时,许国雄先生之弟许国华先生也捐资420万元用于兴建“光琼科学楼”、捐资96万元设立许理胜教育基金会。

印尼侨领李文正先生多次捐赠支持学校办学,先后捐赠价值近200万元的电脑设备、语言实验室和图书等,捐赠36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捐赠1000万元用于建设教学设施。此外,李先生还资助莆田学院重点建设计算机科学和会计学两个海外班。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先生获悉家乡兴办本科大学,也欣然捐资1000万元兴建“陈金荣教学楼”。新加坡侨胞黄日昌先生、印尼侨胞黄俊发先生等也一次又一次地回家乡捐资助学。

像这样热心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

2009年初,华世伟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商会会长林宗金捐赠180万元设立“林宗金助教金”,这是该校接受的首笔民营企业家的大额赠款。

更多和林宗金一样的有识之士再兴助学善举,松柏工程奖助金、北楼教育基金、李燊励志奖助学金、陈玉炎奖助金、许国山奖助金……一个个奖助基金在校内设立,一笔笔爱心款项奖教助学,给学校带来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如今,走进莆田学院中、南、北三个校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建筑:许楼光图书馆、中印楼、秀如楼、光琼科学楼、文荣体育馆、九华楼、九鲤楼、戴林方楼、景樵楼……幢幢高楼书写着滚烫的助学热情和炽热的爱乡情怀,成为校园内独特的风景。迄今为止,学校已得到近1亿元的捐助。一些海外乡亲是在自己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慷慨助教;一些乡亲自己的事业发展面临压力,仍然接二连三地捐资捐物。而他们的义举,换来的是日臻完善、蓬勃发展的莆田学院。

立德树人

“海外赤子及三胞至亲,情系桑梓,唯千秋伟业是举;国内有识之士,同心同德,以百年大计为念。慷慨解囊,兴教助学。其功无量,其德有馨……”这是位于莆田学院中区校园芳名塔上的铭文,捐赠者的芳名被镌刻其上,永载史册。

“德为才之要。”莆田学院在强化教学和科研的同时,也注重提升育人质量。学校坚持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大学对人的塑造和熏陶,在于氛围,在于精神。校领导意识到,海内外莆仙乡亲爱国爱乡、报效桑梓的义举,不但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也为学校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学校充分利用这种独特的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广泛开展“爱国、爱乡、爱校”教育。每一位学子入学的第一课,就是畅游美丽校园,倾听助学故事。海外莆仙乡亲及各界人士爱国爱乡精神成为最生动的教材。学子们会在学校中区的芳名塔旁感受那滚滚的助学热潮,在文荣展厅了解感人的助学事迹,到各校区游览以捐助者命名的亭台楼阁,还会从学校编撰的爱国侨胞捐资兴学宣传图册、制作的专题教育网页上接受熏陶。

在学校的报告厅,学生们还能和这些热心桑梓的莆仙成功人士零距离交流。学校经常邀请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来校参访作报告。李文正先生、陈江和先生、黄日昌先生、许奇锋先生等著名侨胞,先后多次为学生们介绍其创业历程,使学子们深受教育。

在此基础上,学校精心组织,在学生中开展三大主题教育。即以乐善好施、报效桑梓的人文品格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感恩奉献、博爱大爱的情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意志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确立创业维艰、始于足下的意识,使那些白手起家、历经挫折后才取得事业上成功的华人华侨,成为学生创业的榜样;以聚沙成塔、众志成城的团队意识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形成团结协作、善于共事的品质,将海外华人华侨在外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使每个学子既竞争又合作,成人成才成功。

砥砺奋进

特色育人,润物无声。莆田学院独具匠心的爱国爱乡爱校教育,构筑了学生成长的精神高地,激发了师生砥砺奋进的热情,促使师生个个乐当莆田学院服务社会这个恢弘乐章上的快乐音符。

侨胞及各界人士的义举深深地铭刻在师生员工心中,学子们从中得到陶冶,激励了斗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等全国、全省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奖800多人次。

成功的德育,点燃了学子们心中爱的火焰。近年来,师生共参加义务献血6000多人次,涌现了不少献血“牛人”。学子们开展扶贫济困、敬老助残、植绿环保、帮教助学等,进入SOS国际儿童村义务家教、与宁夏贫困学生结对子,好评如潮。临床医学系2001级学生黄文秀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学校作为教研解剖的人体标本,成为莆田市捐献遗体的第一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独特的德育氛围的浸染,使这所妈祖故乡的本科院校凸显出自己独特的魅力。许多学子更是将爱国爱乡爱校的情怀转化为刻苦学习、扎实工作、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

2009级土木专业的学生庄志行对学校爱国主义基地以及芳名塔上的事迹印象深刻。因经济困难,大学费用曾成为庄志行沉重的负担,但他发奋读书,大一就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国家助学金、人民奖学金一等奖,还获得了陈玉炎奖学金的资助。庄志行在接受采访时由衷地说:“学校给了我机会和平台,不但从经济上,也从精神上给我鼓励,我只想勤学习,多做事,用实际行动报答这些帮助我的人。” 2002级会计学海外班学生江顺平已是美国汇银集团莆田办事处总经理。当年,江顺平有幸进入爱国华侨李文正博士出资创办的会计学海外班学习,“海外班的4年学习给了我无尽的财富,许多校领导、海外乡亲、外教等,对海外班的成功创办费了很多心血,我对他们心存感激。”江顺平坦言。

“湄洲湾畔,碧波荡漾。芳名湖边,翰墨飘香。新兴的学府腾飞在灵秀的兰水壶山。赤子情深,助学兴邦……”徜徉莆田学院,漫步芳名湖畔,在舒缓的校歌声中,我们倾听着那一个个爱国爱乡、报效桑梓、添砖加瓦的感人故事;我们感受着学校师生崇德敬业、奋发成才、自强不息的蓬勃生机;我们也深深感悟着这所学校积极进取、栉风沐雨、砥砺奋飞的不竭源泉。

朱朱

责任编辑:朱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