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刊登我校凝智聚力走内涵强校之路的长篇通讯

责任编辑:朱秀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09-09   全文共个字   浏览量: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福建日报2011年9月7日科教版刊登我校凝智聚力走内涵强校之路的长篇通讯,全文如下:

学校名片:

莆田学院位于美丽的福建东南沿海黄金海岸湄洲湾畔,妈祖故乡莆田市区。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已发展为拥有理、工、文、管、医、教等多学科的公立本科大学。

学校有中区、北区、南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171亩。近十年来,学校在本科办学规模上稳步发展,现设置31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3115人。拥有12个教学院、系、部,13个研究机构,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7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2所附属医院,27所教学医院,15所实习医院。

多年来,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走内涵强校之路,教师的科研水平逐步提高。2002年以来,获校外各级各类立项近5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

学校科研人员服务地方或与地方、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对口服务。利用学校现有的省高校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省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高校创新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莆田学院:凝智聚力走内涵强校之路

今年以来,莆田学院喜报连连。校长余建辉教授主持的“后危机时代提升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俞黎媛博士主持的“闽台民间宗教信仰的生态学研究”、陈祖芬博士主持的“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等3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黄建辉博士申报的《锗酸盐可见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在2011第二届中华红歌会上,莆田学院合唱团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代表队,以一首《雨后彩虹》,尽情演绎红色经典,成功捧回了“长江杯”;

数学系学子陈琴琴、何旭、黄丽琴组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团体二等奖;管理学院组织的“无限团队”和“凯乐团队”在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华南赛区决赛中,双双获得本科组综合二等奖……

纷至沓来的奖匾和荣誉,是莆田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所取得的成果,也见证了这所高校走内涵强校发展之路的成效。

优化师资结构,实施“教授-博士工程”

莆田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合并基础上,吸收利用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教育资源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目前共设置31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6大学科门类。

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人才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教授-博士工程”,既“外引”,又“内育”。采取派出、引进、培养、提高相结合的一系列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近三年来,学校引进博士、硕士及高职称教师71人。同时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殊需要,每年选聘100多位校外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其中外籍教师10位左右;86人在职取得了博士、硕士学位;25人在职晋升教授,83人在职晋升副教授;选派33位教师到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境内高校、科研机构访学、进修及从事博士后研究,19位教师赴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德国莱布尼兹研究所、奥地利科学院、日本冲绳琉球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高校、科研机构访学进修及从事博士后研究。

莆田学院还实施“质量工程”,开展教学名师评选和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现有省级教学名师5位,校级教学名师18位,省级教学团队4个,校级教学团队9个。所有教授、副教授全部承担本科课堂教学任务,授课质量得到学生的肯定。

立足特色专业,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和教学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莆田学院,教学质量决定学校发展已成共识。学校与厦门大学签定对口支援协作办学协议,与国内东南大学等4所老牌大学和国外的多所大学达成办学、科研合作协议,强化合作交流,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创办会计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海外合作班、兴办闽台高校合作班等措施,培育拳头专业,形成特色专业。现有省级特色专业5个 、校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7个。

莆田学院着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校内精品课程评选,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初步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现代化、网络化。截至目前,学校共投入120多万元,已建成翻译、运动训练学、现代写作、妇产科护理学、高级助产学等21门省级精品课程、107门校级精品课程。

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开展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工作,共立项180多项。每年5月都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举办教学技能竞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平台的网络互动教学,鼓励教师开展网络答疑、讨论和师生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还区分不同学科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试点,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实验队伍建设。同时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嫁接科研要素,培养教学创新人才

吴锦程教授与莆田市园林管理处签订了“古树名木调查研究”项目合作协议;张鼎如教授与莆田妈祖工艺城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市场调研”项目合作协议;黄金火教授与市旅游局签订了“莆田市滨海旅游发展规划”项目合作协议……莆田学院教师积极投身海西建设热潮,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为莆田林木业、工艺美术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一直以来,莆田学院以内涵发展、打造品牌、凝练特色、服务地方为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学校围绕莆田市、福建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观经济环境、发展趋势,在服务中寻求支持和发展,以科研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学校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建了福建省高校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枇杷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CAD/CAM机电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科技创新平台。成立了妈祖文化研究所、数学研究所等13个研究机构,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创新办学理念,主动融入海西和港城建设,提升科研实力。组织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和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发挥产学研用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产、学、研、用之间有效互动。电子信息工程系先后共有《4X29MW柱塞式气力输送控制系统的研制2006HX01》等14个项目正在研发,合作项目经费483.5万元。依托妈祖文化研究中心这一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推进“妈祖文化传承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项目研究,为莆田打造妈祖文化世界品牌助力。

服务地方的办学实践,为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10年,莆田学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校外立项近5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90项。

陈建平 朱朱 李明锐

责任编辑:朱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