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6月26日,《湄洲日报》报道了普通本科学校转型改制的新闻,全文如下:
“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存误读
高考志愿填报在即,“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广受关注。记者就相关热点话题,采访了莆田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
福建今年高考成绩昨日正式公布。连日来,高考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受教育部影响,一些家长担心地方本科院校将“降级”转向职业教育,对报考莆田学院等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存在顾虑。一些论坛、微信等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相关说法是众说纷纭,莆田学院有的学子还提出“校名会不会改变”、“学历会不会变”、“是不是将转型成为高级别的职业教育院校”等一系列疑问。6月22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时指出,近期有媒体报道的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说法并不准确。昨日,记者就这一热点话题,采访了莆田学院教务处处长李文芳。
李文芳介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并非大家所说的向单纯的职业教育转型。这次提出“转型”的真实背景是:教育部对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发现,排名在第一位的是985高校,第二位就是高职院校,而地方普通高校排得比较靠后。在就业压力持续增高的形势下,教育部党组提出了引导全国1999年以来升本的6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建议。不少人误读为“600多所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职业教育转型”,应用技术型高校被炒作成“高职”,认为引导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就是要被转为“高职”,而引发了不必要的焦虑。
其实,我国部分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在2013年初就已经启动,教育部首批确定37所院校作为试点,今后3至5年完成试点工作,省级政府负责制定各自的具体改革进程。作为高校应用型转型的一部分,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已经开始探索高职招生与普通高考录取的分离,高职通过考察学生的“技能+文化课”更好地选拔人才,开展自主招生,被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录取。我国将出台“双轨制高考”制度,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文化知识”,如高职单招;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在应用技术型教育上,许多发达国家有着较为成功的实践,如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和综合大学是“不同类型、但是等值”的高等学校,职业教育非但没有沦为高等教育中的二等公民,还成了德国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为德国各个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人才。
李文芳指出,莆田学院尚未成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的一员,现阶段正在申请福建省省内高校转型资格,同时也在申请加入在教育部的推动下由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今年6月底至7月初,联盟考察团将到莆田学院进行实地考察。
他表示,如果莆田学院获得转型资格,莆田学院校名是否改变将取决于国家政策,但就目前福建工程学院获得资格且加入联盟后校名未变来看,现阶段更名的可能性不大。同时,莆田学院办学资历还是本科教育,学生毕业证不会变化,学生仍具有考研资格。
在谈到转型后莆田学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是否有变化时,他说,莆田学院为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现阶段学校正致力于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定位于建设有特色上水平的应用型本科大学,与眼下教育改革是一致的,学校将根据有关要求进行合理调整,转型后对于学生将来就业的影响应该是有利的。
在谈及转型对莆田学院未来发展的影响时,李文芳认为不会对新校区建设产生影响。目前转型还未开始,高考志愿填报、招生录取等其他政策全部不变,所以没有对莆田学院2014年招生产生影响。
在各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关心转型的同时,莆田学院也派代表参加了今年4月2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的首届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目前教育部尚未就此次普通高校的转型改革出台具体政策性文件,最近网传的“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名单”不具有可信性,而转型最终名单出炉时间尚不确定。
湄洲日报记者 刘永玉 通讯员 刘聪
责任编辑:朱秀兰
|